字词 | 茭白二化螟测报调查方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茭白二化螟测报调查方法 茭白二化螟(Sesamia inferens)属鳞翅目螟蛾科。在茭白生产区和水稻产区都有发生。主要为害茭白、水稻等多种作物,是茭白生产上重要的害虫。年发生2~3代。以幼虫在茭白遗留株及老茭白的根桩内等场所越冬。适宜茭白螟虫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10~38℃。最适生长发育的环境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90%左右。高温、高湿、生长旺盛的田块有利于害虫的发生。 1 调查内容和方法 1.1 诱蛾消长系统调查 1.1.1 调查时间 从当地常年平均发生期前20天至年末终见10天后止。 1.1.2 调查方法 1.1.2.1 灯诱成虫 在茭白生产区,每日晚上6:00至第二天早上5:00(用有微电脑控制功能的灯具)通宵点20W黑光灯2盏(诱蛾灯的灯管最长使用期为30天),两灯至少相距200m,逐日早上调查集虫箱内诱捕的成虫数。诱虫灯集虫箱内使用广口瓶,内加敌敌畏200ml,用2层纱布封口,每10天添加20ml补液。每日早上收集隔夜诱捕的蛾量,区分雌、雄蛾后,将结果填入表6-99。 表6-99 茭白二化螟成虫灯下诱消长调查记载表 1.1.2.2 性诱成虫 用二化螟专用性诱剂,设水盆式诱蛾器2~4只相邻2个诱蛾器至少间隔100m。每只诱捕器用诱芯(国产橡胶诱芯)3个。诱芯每周换1次,以确保性诱效果。逐日早上调查诱捕成虫数。将调查结果填入表6-100。 表6-100 茭白二化螟性诱成虫消长调查表 1.2 田间虫情消长 1.2.1 调查时间 于早春温度回升到15℃以上开始,到晚秋茭白采收结束。 1.2.2 调查方法 在茭白生产区,选春茭、夏茭、秋茭3种不同的类型田各2块。根据诱蛾观察,在各代蛾峰后,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5天1次,定点25穴,每穴2株。调查卵块量、虫蛀茭数、幼虫数。将调查结果填入表6-101。 表6-101 茭白二化螟发育进度调查记载表 1.3 大田虫情普查 在茭白生产区,选春茭、夏茭、秋茭3种不同的类型田各5块。根据诱蛾观察,在各代蛾峰后15天,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定点25穴,每穴2株,每田查50株茭白的虫蛀茭数。将调查结果填入表6-102。 表6-102 二化螟大田虫情普查结果汇总记载表 2 预测预报办法 2.1 短期预报 主要根据灯下诱蛾或性诱成虫的蛾峰、发生量,不同温度下卵孵历期的关系推测防治适期。 2.2 中长期预报 根据历史蛾量资料,利用当年早期蛾量消长与常年的同期发生量、发生期距、当年温度变化(天气趋势预报)进行后1~2个世代的发生程度、发生期、防治适期(区间)的预报。 3 测报参考资料 3.1 大田普查发生程度分级 ◆0级:无虫蛀; ◆1级:虫蛀茭率≤3%; ◆2级:虫蛀茭率3.1%~10%; ◆3级:虫蛀茭率10.1%~20%; ◆4级:虫蛀茭率>20%。 3.2 防治指标 百穴卵块2~3块。 3.3 防治适期预报 防治适期为卵孵始盛期至卵孵盛期。 3.4 二化螟各代在上海的发生期 3.5 二化螟卵历期 注:上海 3.6 二化螟各龄幼虫历期(天) 注:江苏。 3.7 二化螟蛹历期 3.8 二化螟各虫态发育起点及有效积温 注:湖南。 3.9 二化螟幼虫分龄特征区分 注:浙江,相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