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茉莉油、浸膏和净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茉莉油、浸膏和净油 茉莉浸膏是用石油醚浸提大花茉莉(Jasminum Gradiflormu和J.Sambac)花,然后再蒸去溶剂而得。其得油率为0.28~0.38%。 法国、意大利、埃及和中国盛产茉莉浸膏和净油。 茉莉浸膏是一种黄红色或红褐色之蜡状物,它有强烈的茉莉花香气。 茉莉浸膏中含有成分不明之蜡状物、乙酸苄酯、L-茉莉酮酸甲酯、d-芳樟醇、顺式茉莉酮、吲哚、邻氨基苯甲酸甲酯、N-乙酰基邻氨基苯甲酸甲酯、乙酸芳樟酯、苯甲酸苄酯、苄醇、香叶醇、橙花醇、α-松油醇、金合欢花醇、橙花叔醇、丁香酚、对甲酚、苯甲醛、香兰素、甲基庚烯酮、苯甲酸顺式己烯-3-醇酯、植物醇、异植物醇、四甲基十六醇、香叶基芳樟醇、植物醇乙酸酯、亚油酸甲酯、棕榈酸甲酯、(一)顺式戊烯-2-基-十五内酯-5、1,6,10,14-三甲基环十五酮-2、5-羟基茉莉酸内酯等成分。 法国生产的茉莉浸膏性质如下: 熔点,℃ 47~52 凝固点,℃ 50.3~50.5 密度,60°/60℃,克/厘米3 0.886~0.8987 折光率,20℃ 1.4640~1.4658 酸值,毫克KOH 12.6~15.4 皂化值,毫克KOH 100.8 酯值,毫克KOH 68~105 苏联的茉莉浸膏是从埃及和中国进口的,它们分别是从大花茉莉花和茉莉花制得的。 常用制取净油时分出的蜡、合成萜烯醇、带有茉莉香气的物质和苯甲酸苄酯伪造茉莉浸膏。 茉莉浸膏宜包装在容积为5~6升的铝制容器内,并可用来制取净油。 将浸膏在50℃用其10倍量的乙醇处理,即可获得茉莉净油。将此时得到的乙醇溶液冷却至20℃,过滤以分出原蜡并再冷却至零下18℃,然后在这温度下再次过滤以分出二次蜡。 将原蜡和二次蜡用强双氧水漂白后,可用于化妆品生产,而净油的乙醇溶液则在余压40~49.5毫米汞柱和温度不高于50℃条件下浓缩,净油的得率应不低于52%。 茉莉净油是一种相当粘稠的暗黄色或红褐色液体,具有强烈的茉莉花香气。 净油内含有乙酸苄酯、α-芳樟醇、乙酸芳樟酯、顺式茉莉酮、1-茉莉酮酸甲酯、吲哚、邻氨基苯甲酸甲酯、苯甲酸苄酯、苄醇、香叶醇、橙花醇、α-松油醇、金合欢花醇、橙花叔醇、丁香酚、对甲酚、苯甲醛、香兰素、甲基庚烯酮、己烯-3-醇-1的苯甲酸酯等成分。 不同产地的茉莉净油性质见表14.1。 表14.1 不同产地的茉莉油物理化学指标 苏联自大花茉莉生产的净油指标如下: 密度,20℃,克/厘米3 0.9606 旋光角 +10.0° 折光率,20℃ 1.4872 酸值,毫克KOH 5.33 酯值,毫克KOH 157.58 在苏联,大花茉莉净油是采用动力吸着法制取的,得油率为0.35~0.38%。得率之所以提高,是由于在浸提前进行了附加处理——通过吹入湿空气(温度20~28℃,相对湿度95~98%)从花中提出油,再用活性炭吸附空气中的油。这样处理之后,再用5∶1和3∶1的石油醚将花浸提四次(第一次20分钟,其余每次10分钟)。从获得的浸膏里,用一般方法分离出净油,再把这油与从活性炭提出的油相混合。后一方法的得率比从浸膏中得到油的得率高两倍。 动力吸着法制取的茉莉油性质如下: 密度,20℃,克/厘米3 1.002 折光率,20℃ 1.493 旋光角 +2°12′ 酸值,毫克KOH 3.6 酯值,毫克KOH 262.3 含量,% 乙酸苄酯 54.0 乙酸芳樟酯 20.0 醇 24.0 其中伯醇 3.5 茉莉酮 2.5 用湿蒸汽或过热蒸汽,可自浸膏和净油里分离出带蒸汽之挥发油,分析该油指标即能分辨其真伪(表14.2)。 表14.2 各国从浸膏和净油分离出带蒸汽挥发性茉莉油的物理化学指标 从埃及产浸膏制得的茉莉净油质量,按TY 18-16-388-75之要求应符合下列指标: 密度,20℃,克/厘米3 0.922~0.950 折光率,20℃ 1.480~1.490 酸值,毫克KOH 7.0~12.5 酯值,毫克KOH 100~130 乙酰化后酯值,毫克KOH 160~190 乙醇含量,%,不超过 8 一份体积油在90%乙醇中的溶解度 1倍体积 常用带有茉莉香气的合成产品α-松油醇、乙酸苄酯及其他物质伪造茉莉净油。 这种油宜包装在玻璃瓶里、以及由铝制或白铁皮制桶里(容量5~6升),应存放在温度不高于25℃及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70%的避光库房内。 茉莉净油用于香水和花露水香精中。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