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腋臭的手术治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腋臭的手术治疗 腋臭是腋部大汗腺分泌的乳样蛋白性汗液被细菌分解后产生一种特殊臭味的疾病。由于这种臭味,影响到患者的社交和自信。患者常有阳性家族史,且多伴有油性耵聍。本病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高频电针、激光烧灼、局部注射硬化剂、外搽各种收敛剂等,手术治疗也是一种治疗方法。通过手术切除或破坏腋部毛囊,使大汗腺不能向外排泄汗液,从而去除腋臭。手术方法主要有2种即皮下搔刮术和腋毛区皮肤切除术。 腋毛区皮肤切除术 【适应症】 20~40岁成年男女,患腋臭,无下述禁忌症,均可采用本手术。 【禁忌症】 (1)活动性肺结核且腋淋巴结大者,或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者和瘢痕疙瘩体质者。 (2)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异常者。 (3)腋部有湿疹、化脓性感染或其他炎症性皮肤病者。 【术前准备】 (1)血常规包括血小板计数和出凝血时间。 (2)腋部常规备皮。 【麻醉】 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手术方法】 (1)患者取仰卧位,屈肘掌心向上置于枕部,充分暴露腋窝。 (2)常规消毒,铺手术巾。 (3)沿龙胆紫画出的腋毛边界线切除含有腋毛的皮肤。 (4)切口两侧潜行分离1~2cm,以减轻缝合张力。 (5)创面充分止血后,先缝合皮下浅筋膜层,这样既可减少皮肤缝合的张力,又可消灭死腔,减少术后皮下出血及感染的机会。 (6)缝合切口,创面可用抗生素溶液涂擦,必要时放置橡皮片引流。 (7)创面盖较厚敷料,加压包扎。 【术后处理】 (1)常规预防性抗生素应用5d,疼痛时服用止痛药或镇静药。 (2)有引流者24h拔除引流,更换敷料;无引流者术后第3天换药,检查切口,术后10~12d拆线。 (3)若出现皮下血肿、伤口感染等时做相应处理。 【注意事项】 (1)为保证疗效,应切除全部腋毛,若腋毛区太宽,不宜切除过多,以免缝合时张力过大,拆线时切口裂开。此时可行皮肤部分切除加未切除部分的皮下搔刮术。 (2)切除腋毛区皮肤时,不要切除皮下脂肪层,以减少出血和避免损伤其下的血管神经。 (3)缝合皮肤时务必对合整齐,不能有皮肤卷曲内翻,可采用垂直褥式缝合法。 (4)为避免术后切口疤痕挛缩影响上肢活动,可做“Z”成形缝合。 皮下搔刮术 适应症、禁忌症、麻醉、术前准备同前述。 【手术方法】 (1)患者平卧位,屈肘,掌心向上置枕后,要充分暴露腋部。 (2)常规消毒、铺巾。 (3)在腋毛区后缘中段纵行切开皮肤2cm,深达皮下浅筋膜层,在切口内侧缘两端各缝皮肤全层1针,留线作搔刮时的牵引线。 (4)以柳叶刀插入切口上缘,在皮肤的真皮和皮下组织之间进退穿插,一直分离至超过腋毛区边缘0.5~1cm处,形成一个略大于腋毛区的腔隙。 (5)以空心刮匙逐区做腋部皮下的反复搔刮,刮除附着在皮下的脂肪组织,并破坏腋毛区的毛囊和毛乳头,直至皮肤表面呈暗红色或暗紫红色,皮下显示出血象为止。搔刮应力求均匀,有腋毛区均应刮到,以保证疗效。 (6)用圆头刮匙将腔隙内破碎组织清除,用生理盐水冲洗后,以盐水纱布填塞止血,确认破碎组织已清除干净及无活动性出血后,便可缝合切口,放置橡皮引流片。 (7)清洁切口,敷以较厚纱布及消毒棉垫,加压包扎。 【术后处理】 (1)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1周。 (2)术后24h去除引流条,更换敷料,若死腔内有血肿,应及时引流,压迫止血。 (3)术后7d拆线。 【注意事项】 (1)麻醉药注入的深度宜在表皮和皮下脂肪之间,这样有利于柳叶刀将皮肤真皮和皮下脂肪分离。 (2)分离皮瓣时,要从皮下脂肪层以上分离,这样可减少出血,避免损伤深部血管神经,又容易刮除和破坏毛囊、毛乳头、大汗腺。 (3)手术应严格无菌,该部组织松弛,术中应注意彻底止血,注意防止术后血肿及继发感染,若有血肿,应及时清除处理。 (4)为保证疗效,应注意搔刮的范围和彻底性,但又不可搔刮过度,以免表皮缺血坏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