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脾囊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脾囊肿 脾囊肿要比脾原发性实质性肿瘤常见,但仍是一种少见的疾病。脾囊肿可分为真性上皮层发展的囊肿、寄生虫性囊肿和假性囊肿(为脾外伤、炎症或血管损伤的后遗症)三类。 【诊断要点】 1.真性非寄生虫性囊肿 (1)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通常在诊断性影象学检查中、术中或病理检查时偶然发现。 (2)典型的先天性囊肿由柱状上皮构成,而上皮样囊肿则由鳞状上皮构成,皮样囊肿则有带有皮肤附件的鳞状上皮存在。 (3)多数囊肿为单房性,约10%有钙化,平均直径约为13cm。 (4)其症状与病灶的大小和病灶对邻近脏器的压迫有关。表现为左上腹胀和牵拉感。 (5)超声波或CT检查,可显示一边界清楚、无增强的低密度病灶(外周分隔或小梁形成)。 (6)需与脾脏血管瘤或淋巴管瘤相鉴别。 2.脾假性囊肿 (1)占全部非寄生虫性脾囊肿的70%~80%,其特点是囊壁结构中缺乏细胞排列。 (2)常见于妇女、儿童和青年人,过去常有外伤史,外伤造成脾实质内或包膜下血肿,液化后其周围结缔组织瘢痕化形成包膜。 (3)80%为单房性,囊壁光滑,较厚,50%的囊壁内有钙化。 (4)2/3患者有左上腹疼痛,并放射至肩部。 3.寄生虫性囊肿 (1)占所有脾囊肿的2/3,虽然棘球蚴感染者只有5%的脾脏受累,但它仍是寄生虫性脾囊肿的主要原因。 (2)呈单房性,外为薄层包膜或称外囊,内为生发层或称内囊。囊肿包含子囊肿和感染头节。 (3)临床表现主要为继发感染所造成的左上腹局部症状或囊肿破裂造成的急性低血压性过敏性反应以及感染性头节腹腔内播散。 (4)根据脾脏部分钙化性包膜或影象学检查发现囊肿内含有子囊肿时可作出诊断。 【处理】 1.脾囊肿大于10cm有破裂的危险或有脾功能亢进时,应行脾切除术。 2.病灶小于脾脏大小的50%时,且脾脏可充分游离时,可行部分脾切除术。 3.术中应注意保护囊肿,一旦破裂可引起术后复发。 4.如为寄生虫性囊肿,可在术中先予囊肿内注射1%甲醛(福尔马林)溶液或氯化钠溶液,然后再切脾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