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盗毒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盗毒蛾 【学名】 Porthesia similis Fueszly。 【分布与为害】 分布在江西、江苏、浙江、山东、安徽、四川、陕西、云南、黑龙江、河北、山西、青海、内蒙古等地。为害牡丹、紫藤、梅花、桂花、蔷薇、桃、月季、樱花、海棠、石榴、忍冬、蔷薇等。幼虫食嫩芽、嫩梢、叶等。 【形态特征】 雄虫成体长12~18毫米,翅展30~40毫米。雌虫35~45毫米。头、胸、腹基部白色微带黄色。腹部其余部分和肛毛簇黄色。触角干白色,栉齿棕黄色。前翅后缘有2个褐色斑,有的个体内侧的1个褐色斑不明显。前、后翅的反面亦白色。前翅前缘黑褐色。腹末有橙黄色毛。卵粒扁圆形,灰黄色,中央凹陷,长0.6~0.7毫米,卵粒排列成块。幼虫体长25~40毫米,第一和第二腹节宽。体黑褐色,前胸背板黄色,上有2条黑色纵线。体背有1条橙黄色带。带中央贯穿1红褐色间断线。亚背线白色,气门下线红黄色。前胸背面两侧各有1向前突出的红色疣。疣上生黑色长毛束和黑褐色短毛。V、Ⅵ疣橙红色,上生黑褐色长毛。腹部第一、二节背面各有1对愈合的黑色疣,上生白色羽状毛和黑褐色长毛,第九腹节上的疣橙色,上生黑褐色长毛。蛹长12~16毫米,长圆筒形,黄褐色。体被黄褐色绒毛。茧椭圆形,淡褐色,茧外有少量褐色长毛。 【生活习性】 华北1年发生2代。以3龄幼虫在树皮缝隙或枯枝落叶层内越冬。翌年4月底开始为害嫩芽。6月中旬化蛹,6月下旬成虫羽化,7月下旬至8月初第二代成虫出现,10月初进入越冬。成虫夜间活动,产卵于叶背或枝干上。每块有卵100~600粒。卵块表面被黄毛。 幼虫孵化后,群集叶背取食,2龄后分散为害。越冬幼虫有群居性。 【防治方法】 冬季及早春刮除缝隙中越冬幼虫,清除枯枝落叶烧毁。幼虫发生期选喷90%敌百虫1000倍液,或灭幼脲3号稀释液500倍,或Bt乳剂100亿孢/毫升200倍液。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