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渔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渔父 【原文】: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1) 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2)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 何故至于斯?”(3)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4) 渔父曰: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5)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6)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7)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8) 屈原曰:“吾闻之,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9)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10) 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11)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12) 遂去,不复与言。 【译文】: 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沅江一带流荡,在河边慢行吟唱。他容颜憔悴,形体消瘦,面色蜡黄。渔翁见了他问道:“先生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何来到这偏僻的地方?”屈原说:“世人品行污浊,唯我清高洁净;众人昏醉,唯我识见清醒,所以被放逐到这里。”渔翁说:“圣人不会拘泥于外物,他能适应变化,随着世俗走。世人污浊,你何不搅浑清波激起污泥?众人昏醉,你何不食其糟、饮其酒?你为何深思熟虑、高出俗人,以致遭受放逐的罪尤?”屈原说:“我听说,刚刚沐发应弹去冠上的尘埃;浴身之后应抖净穿戴的衣服。我怎能让高洁的人格,蒙受外物的玷污?我宁可投身湘江、葬身鱼腹;我怎能让清白的身躯,蒙上世俗的尘土?”渔父听了,微微一笑,他举桨划船边去边唱:“沧浪江的水流清澈洁白,可以洗涤我的帽带;沧浪江的水流漂荡着泥污,可以冲洗我的双足。”渔翁唱完摇桨远去,不再和屈原交谈一句。 【集评】: 汉·王逸:“《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放逐在江湘之间,忧愁叹吟,仪容变易;而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自乐,时遇屈原川泽之域,怪而问之,遂相酬答。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楚辞章句·渔父》) 近·郭沫若:“《卜居》和《渔父》两篇很多人怀疑不是屈原的作品。……这两篇由于所用的还是先秦古韵,应该是楚人的作品。作者离屈原必不甚远,而且是深知屈原生活和思想的人。这在屈原研究上,不失为很可宝贵的资料。”(《屈原赋今译·后记》) 【总案】: 与《离骚》、《九歌》、《九章》等诗相比,《卜居》和《渔父》已有散文化的倾向,显示了从楚辞向汉赋演变的开始。这表明二诗不可能出于屈原之手,其写作时间应在屈原之后。但二诗的艺术风格与《离骚》又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编造故事以抒发情志。这些共同点,表明二诗的作者不仅“深知屈原的生平和思想”,而且也深受屈原艺术风格的影响,他们也许是屈原的学生吧!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