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毗邻关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毗邻关系 一、在后管里(图13-3) 图13-3 鼓索、副交感束(径) 伴同茎乳动脉之支,一条小动脉,鼓索通过骨管中间段而对应:在外方的乳突骨壳;位于外耳道后部。在前方,行进中靠近鼓室的后壁;在后、内方,行向面神经第3部分以远处。 二、在鼓室内(图13-4,13-5,13-6) 图13-4 鼓室径路部分 图13-5 与鼓室黏膜皱襞的关系 图13-6 出口 (一)进入孔(入口) 垂直裂隙位于:①鼓室后壁上的中1/3处;②水平段通过鼓膜脐部。 鼓索对应: (1)外侧:形成鼓沟的鼓室处。与鼓膜附着并和鼓沟相接触。 (2)内侧:藏有镫骨肌的锥隆起并由鼓索嵴分隔。 (3)上方:于鼓窦入口槛和砧骨窝处,并由面神经隐窝与二者分隔。 (4)下方:后岩鼓缝,极薄,降至鼓索内方。 (二)穿经鼓室部分 永远伴同来自茎乳动脉的随行支。按其位置与锤骨颈的关系,可分为3部分: 1.在锤骨颈后方:在鼓膜锤骨黏膜后皱襞内(TrÖItsch皱襞)。 内方,鼓索交叉砧骨降支的外面。镫骨及卵圆窗都在一个水平位。 外方,神经顺着骨隆起并或很明显,易发现;或为骨隆起而被遮盖。 鼓索有碍进卵圆窗的操作,且通常斜向下方。 2.在锤骨颈外:紧挨锤骨颈内面通过鼓室黏膜。 (1)在外方:鼓索恰于锤骨颈中间到松弛部。 (2)在下方:与鼓膜张肌腱插入点处相接。 (3)在内方:与面神经管钝突留有距离,在管的水平段到鼓室内壁上方。 3 .在锤骨颈前方:在鼓膜锤骨前黏膜皱襞增厚部内。 伴随:①其外方的,同一水平面上,到同一黏膜皱襞内:锤骨前突延伸到锤骨前韧带。此韧带和鼓索滑入前鼓角内缘的骨沟——锤骨沟。②内方离开匙状突,到鼓室的内壁。 (三)出孔(出口) 位于鼓室前壁的上外方,靠近三个裂的交叉出口:①鼓鳞;②岩鼓;③前岩鼓口。 (四)界限 上方,鼓室盖的下延长部的下外缘;在下方为锤骨沟。 由岩骨嵴处分成两个副孔,内为鼓索孔,外为锤骨前韧带和前鼓室动脉。 三、在前管内 管壁(岩鼓裂):①在下方,为鼓室的咽鼓管隆起上缘;②在上方,为鼓室盖下延长部分的下内面。 通过管中间:①在下:咽鼓管骨段、鼓膜张肌管,直接附于咽鼓管上部分。②在外:平行前管走行的薄细小管,在此经过,有锤骨前韧带和前鼓室动脉。 盂样腔绕经岩鼓缝(Glasser),在内方分成两部分,行向鼓室盖的下延长部分。 四、在颅底下方 (一)出口(图13-7) 图13-7 露出部分:Glaser裂 长管:延续出口极近蝶骨棘。鼓索直接依附在蝶骨棘内面。 短管:提前出口在岩鼓裂处。鼓索则进入盂样腔,并在其间与鼓室盖下延长部分的下面、颞骨鳞部水平部分、有时蝶骨大翼的后角等3者有关系。 在此区域内,鼓索是游离的或在小骨细管内,形成一明显的出口。 提前出口者,关系至为重要:翼间筋膜插入岩鼓裂的全长。鼓索恰好滑入筋膜的外侧,前鼓室动脉的内侧。 (二)翼状区(图13-8,13-9,13-10) 图13-8 翼间区:外壁(内面观) 图13-9 翼间区:外壁(后面观) 图13-10 翼间区:内壁及血管神经分布 鼓索神经位于本区的后上部。 1 .与四壁的关系 (1)内侧:翼间筋膜连成片,附着在上面,在岩鼓缝的前方: 翼状外翼的后缘通过卵圆孔的内方恰好到蝶骨棘的基底内面。 鼓索,特别对应在薄筛状筋膜上部。 蝶颌韧带的厚筋膜后部使鼓索附着在蝶骨棘上。 在筋膜内方:翼内肌斜向下后方,其关系:较内方为前腮腺下间隙和咽鼓管软骨段。 (2)外壁:翼外肌集中到颈部。其内面被有翼-颌-颞薄筋膜。 2.与血管神经成分的关系 (1)神经:粗大的下颌神经出卵圆孔,在鼓索的上外方则迅速分开。耳神经节附在鼓索的内面。4条终末支特别与鼓索相关。 ①耳颞神经,行向后方并稍下到后下颌突髁孔眼中,交叉鼓索的外面。 ②翼内神经、鼓膜张肌和侧腭帆神经的总干行向内侧,交叉在鼓索上面,并穿入筛状浅筋膜中。 ③下齿槽神经粗大,降行几近垂直,稍自其起始部交叉在鼓索外面借助脂肪鞘与之相隔。 ④舌神经行向下前方;发出一支与下齿槽神经吻合;稍自其起始部后接受鼓索神经终末而与舌神经混成一体。 (2)动脉:颌内动脉,特别其后升支-颌内动脉干,其深度常有变异;仅有一条动脉将鼓索同下齿槽神经隔开。 升支 特别是:①前鼓室动脉垂直地进入紧挨鼓室的岩鼓裂;②脑膜中动脉,纵行向上进入棘孔;③脑膜小动脉行向卵圆孔。 降支 下齿槽动脉,已较远。 (3)静脉:很多,均汇入翼静脉丛。 (4)侧支:通常没有侧支循环。 据Hovelacque研究,约50%人群有一相当粗的静脉来自蝶骨棘,穿过翼间筋膜,进入咽鼓管的软骨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