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环境保护
工业环境是指工业经济活动的物质空间,它包括作用于工业经济活动的所有外界影响和力量。其内容有:
❶自然界为工业提供的劳动对象。
❷各种自然力。
❸一般自然环境 (如大气、水源)。
❹生产活动的场所。
环境与现代工业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人类自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从自然界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自然资源,从而扩大了工业生产规模。但与此同时,工业生产所带来的大量的有害物质又严重地污染了工业发展的环境。从19世纪中叶开始,一些国家就陆续地制定了防治污染的法规。但是,直到20世纪50年代,工业生产和其他方面排放的有害物质,大大超过了自然净化能力,使环境大大恶化。工业污染已危及整个地区、整个流域、整个国家,甚至危及邻国和全球。出现了一系列重大的公害事件 (如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50年代的日本水俣病事件等),这才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由此可见,工业污染已成为破坏环境的主要祸根,防治工业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这在我国也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工业污染是指工业生产所排放的有害物质和滥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对环境和人体的一种危害。它包括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废热、噪音、恶臭、放射性物质、辐射线、难以溶解的人工合成物质对环境的影响,也包括滥伐森林、过量抽取地下水等对环境的破坏。防治工业污染就是对工业生产所带来的这些污染所作的治理、预防和变害为利的转化,从而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的。
工业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一个关系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它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它关系到保护人民健康和造福子孙后代的重大问题; 它关系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它关系到工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及其工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它是一件关系社会安定和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的大事。
防治工业污染的主要措施是:
❶树立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发展的指导思想,把工业污染防治纳入统一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这是防治工业污染最重要的措施。
❷建立工业生产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评价制度,把企业的环境管理放到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位置上,建立起各级环境保护的经济责任制度,把消除污染和对“三废” 实行综合利用作为企业技术改造的重要内容。
❸健全环境保护的法制,把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科技手段和思想教育正确地结合起来。环境保护、防治污染的法规是同工业污染作斗争的最重要的武器。防治污染的经济手段,就是要贯彻 “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 的原则。环境保护的费用是防治污染、改善环境的重要经济前提,理应由排放污染物的单位支付,而不应转嫁给被害者。
❹贯彻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化害为利” 的方针,从“三废” 搬家、隔离堆存、限量排放、对症治理逐步向资源转化发展。
❺通过企业技术改造,推广无污染和少污染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产品,改造或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对于新建项目更要严禁采用有严重污染的落后的陈旧的工艺和装备。技术改造是防治工业污染最根本的途径。
❻建立和健全环境保护监测体系,是防治工业污染的组织保证。工业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必须要健全全国的监测体系,逐步实现监测系统网络化、监测方法标准化、监测手段自动化,使工业污染防治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❼普及环境教育,加强环境科研是搞好工业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的根本措施。通过环境教育,使全体社会成员对人类和环境的关系有一个新的科学认识,把保护环境变为社会全体成员的自觉行动; 培养出一大批能担负起维护高质量环境所需的专门人才。环境科学是一门诞生不久的综合性新兴学科。要大力提高环境科研水平,努力创建适合我国特点的污染治理的科学体系,使工业污染尽早得到全面和彻底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