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文物考古的巨大成就:推动与促进中外关系史的研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文物考古的巨大成就:推动与促进中外关系史的研究 建国以来,我国考古工作的巨大成就,给中外关系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直观的实物资料,大大促进了这个学科的发展。1974年在福建泉州后堵港发掘到一艘宋代沉船,对推动海上交通史研究起到了十分显着的作用。不久,就在泉州建立了宋代沉船博物馆。1979年3月在泉州召开泉州湾宋代海船科学讨论会,提交大会的论文和资料有60余篇。讨论结果表明:宋元时代我国航海技术和造船工艺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与此同时,“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也在泉州成立,并出版《海交史研究》和《海交史研究通讯》两种学术刊物。 1955年分别在洛阳市北郊邙山唐墓、新疆吐鲁番高昌古城西南隋唐古墓;1956年分别在新疆吐鲁番雅尔湖高昌 1970年10月,西安南郊何家村发现两瓮窖藏文物,中有外国货币7枚,计日本元明天皇(708-715年)“和同开珎”银币五枚,东罗马希拉克略(590-627年)金币一枚。银币是和铜年号(日本天皇庆元五年,唐中宗景龙二年)开铸的,故曰“和同开珎(宝)”。西安何家村窖藏文物的发现和研究,为中国人民和日本、波斯、阿拉伯等国人民之间传统友谊,增添了新的内容和见证。另外史学界还从国外考古发掘中不断发现中国的文物来研究中外关系史。例如伊拉克境内沙玛拉遗址出土的唐代陶瓷器,叙利亚境内哈马遗址出土的元代青花瓷片,埃及开罗南郊福斯他特中世纪都城遗址发现几万片中国唐、五代、宋初的青、白瓷片,都说明中国和伊拉克、叙利亚、埃及在古代交往的频繁(阎文儒:《从考古发现上看阿拉伯国家与中国的友好关系》,《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第9期)。 【参考文献】: 司马迁:《史记》。 班固:《汉书》。 范晔:《后汉书》。 杜佑:《通典》。 马端临:《文献通考》。 王溥:《唐会要》。 《中国历史学年鉴》1981-1983年。 《大唐西域记》。 《法显传》。 木宫泰彦着,胡锡年译《日中文化交流史》,商务印书馆,1980年。 胡秋原:《近百年之中外关系》,中国文化社,1943年。 《中国古外销陶瓷研究资料》第3辑,1983年。 藤田丰八着、何建民译:《中国南洋古代交通丛考》,商务印书馆,1936年。 斯坦因:《古代和阗》,牛津,1907年。 夏德:《中国古代史》,纽约,1918年。 柔克义:《佛教文化及其早期历史》,伦敦,1884年。 吕澂:《印度佛教源流略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 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中华书局,1982年。 任继愈:《汉·唐中国佛教思想论集》,三联书店,1963年。 黄心川:《印度近代哲学家辩喜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 金克木:《梵语文学史》,人民出版社,1964年。 陈翰笙:《印度和巴基斯坦经济区域》,商务印书馆,1959年。 季羡林:《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三联书店,1982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