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恒乍绷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恒乍绷


【介绍】:

在十九世纪的百年当中,傈僳族人民为了反抗清朝官吏、封建土司和喇嘛寺上层的三重压迫剥削,曾经举行过许多次起义斗争,其中尤以嘉庆年间恒乍绷领导的各族人民起义最为着名,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在云南少数民族起义斗争史上是罕见的。

恒乍绷,云南维西厅(今维西县)岩瓦乡弥尔古村人,傈僳族,初以务农兼作巫师为生。嘉庆六年(1801),维西地区大旱,庄稼歉收,但官府、土司等仍横征暴敛,致使当地各族人民生活处在饥寒交迫之中。

这年冬天,恒乍绷因不堪饥饿,联络腊者布、乌恒布、别的扒等当地数十户断粮的傈僳族农民,向康普女土千总禾志明及喇嘛寺去借粮,结果不但粮未借到,反遭辱骂。愤怒的傈僳族农民在恒乍绷带领下,冲进千总衙门和喇嘛寺内,打开粮仓把囤粮全分给了周围数村的各族缺粮农民。

维西厅守备松阿里定闻讯派兵前往镇压,全被暴动的农民击毙。维西厅守备和康普女土司见武力镇压不灵,又变换花招声言愿谈判和解。

当恒乍绷到千总衙门谈判时,被官府拘禁起来。这就更加激怒了群众,各村农民在乌恒布、别的扒率领下,深夜冲进千总衙门,救出恒乍绷,杀死了女千总禾志明及大小头目数十人。

大家共推恒乍绷为义军首领,正式宣告起义,打起了“借粮抗官”、“分种田地”的义旗。

这次起义很快得到傈僳、怒、白、汉、纳西等族人民的热烈响应和支持,一时起义烈火燃遍了整个澜沧江上游东西两岸的高山峡谷。

到当年年底,起义队伍已迅速发展到四千余人,并一举攻占了维西县城。第二年(1802年)初,起义又继续向石鼓、丽江、剑川、兰坪等县地发展,参加者人数达到万余人。

清王朝闻讯大为震惊,急令云贵总督觉罗琅玕亲率云南提督乌大经、鹤丽镇总兵那麟泰、昭通守备鲍友信等清军二万多人前往镇压。起义军在强敌面前,凭借人民的支持和地理上的优势,英勇顽强地战斗。他们“于各山隘多设擂木滚石抵拒,并敢设计扑城,邀截粮路,以图分官兵之势”(《清仁宗实录》卷97)。在上百次大小战斗中,屡败清军。例如,在石鼓红石崖战役中,击毙了昭通守备鲍友信;在巨甸太平塘战役中,清军一千多人被打得落花流水,几乎全军覆没,总兵那麟泰也身负重伤。在起义军打击之下,清军畏惧不前,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以致嘉庆皇帝下令革去觉罗琅玕的一品顶戴花翎,责令他“飞调兵练”,大举进攻。嘉庆还下令“悬赏万金”,擒拿恒乍绷、腊者布二人。

由于清廷采用武装镇压和诱降收买的反革命两手,并利用义军内部不和及麻痹轻敌情绪,以致腊者布在行军途中,被内奸用酒灌醉,被捕牺牲。另一首领李秃树所率起义军也遭敌军围困,激战中大部分牺牲。

这样清军在当年五月才得以攻占康普起义中心。

恒乍绷、别的扒率部分起义军退到澜沧江西岸地区,重新集结整顿队伍,继续坚持抗清斗争。

乌恒布则统率江东的各路起义群众,自称“江东大王”,继续把反封建斗争推向前进。到当年冬季,义军力量又壮大起来。

1803年春,恒乍绷、别的扒率部过江东进。这样,北到阿墩子(德钦),南自兰坪,东起丽江、剑川,西至澜沧江外,“纵横千有余里之间”的革命烈火又熊熊燃烧起来。

为了加紧镇压这次起义,嘉庆皇帝先后下谕旨二十三道。1803年(嘉庆八年)3月,清王朝调动清军和地方团练五、六万人,动员三十三个厅、州、县的兵差粮饷,向义军根据地大举进犯。

4月,澜沧江东岸的义军根据地逐步被击破,义军又转移到西岸地区。5月,清军分三路渡江进击,并长期封锁渡口。

起义军口粮不继,处境越来越困难,但仍顽强坚持斗争。7月,起义军杀死清军接护运粮的游击。8月,乌恒布在突围中被俘牺牲,江外起义中心罗吗洛陷落,恒乍绷和别的扒巧妙地转移。因此,觉罗琅玕被嘉庆斥责:“耽延时日,虚糜兵饷,实属无耻无能。”(《清仁宗实录》)卷119)。9月,别的扒及恒乍绷妻子刷先相继在泥金箐被俘遇害。

十天后,由于当地奴隶主向清军报信,恒乍绷及其随从人员不幸在拖罗箐被俘,壮烈牺牲。

恒乍绷领导的这次各族人民大起义,历时两年多,革命烈火燃遍了滇西北八个县,先后消灭了清军官兵及土司头目等数千人,迫使清廷查办了维西厅守备及其他贪官污吏,免除了维西各土司的一些封建特权,减免了三十三个府、厅、州、县的三年赋税及铜课,对历史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清廷镇压恒乍绷领导的傈僳族人民起义后所立的“觉罗琅玕平夷碑”拓片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