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综合征。共同性病理改变有肺血管内皮和肺泡损害、肺间质水肿和其他后续病变。其发病基础包括损伤、严重的感染、休克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其他肺外病变如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肝功能衰竭等。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1)初期:患者呼吸加快,有窘迫感,吸氧不能缓解;肺部病理学检查和X射线摄片可无异常。 (2)进展期:患者有明显呼吸困难和发绀,肺部有啰音;X射线胸片有广泛性点、片状阴影。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 (3)终末期:患者陷于深昏迷,心率失常,心跳变慢乃至停止。 2.临床诊断依据 (1)病因明确:严重感染、创伤等。 (2)进行性低氧血症,提高吸入氧浓度(FiO2)不能使之缓解;吸入室内空气的条件下,PaO2<8.0kPa(60mmHg),PaCO2>6.6kPa(50mmHg)可诊断呼吸衰竭,但ARDS时,由于过度通气的存在,往往出现低二氧化碳血症[PaC02<4.8kPa(36mmHg)]。如PaCO2回升,往往提示终末期的到来。 (3)肺分流增加:PaO2/FiO2<250。 (4)X射线胸片显示双肺弥漫性浸润。 (5)无充血性心力衰竭迹象。 (6)肺动脉契压低于2.4kPa(18mmHg),肺动脉压与肺血管阻力升高。 【处理】 1.呼吸治疗:一般认为PaO2不能维持在8.0kPa(60mmHg)或低氧血症进行性加重,而不能通过单纯增加吸入氧浓度加以纠正时,应考虑用机械通气。 (1)初期可采用戴面罩的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保持呼气相压0.5~1.0kPa(5~10cmH2O),并增加吸入氧浓度。 (2)ARDS进展期,需插入气管导管,多选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和(或)间歇性强制通气(IMV)。开始时使用较高浓度的吸入氧甚至纯氧,以维持PaO2>8.6kPa(65mmHg)。以后可逐步降低至FiO2浓度40%PEEP以逐步增加至0.5~1.5kPa(5~15cmH2O)为宜,必要时才可用更高的压力。应联合应用IMP以防止长时间使用PEEP对循环和肺的影响。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应监测血气变化,以便调节。 2.维护循环:增加输液量以维持心输出量和氧的输送,保证PEEP达到最佳水平。以晶体液为主,兼顾胶体液,防止出现低蛋白血症。应同时监测尿量和中心静脉压。 3.支持心功能:用心肌收缩性药物(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加强心肌收缩,增加心输出量,这些药物也能增加膈肌的收缩性,消除膈肌的疲劳。 4.治疗感染:明确感染病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对预后有决定性意义。 5.其他治疗 (1)ARDS初期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2)脓毒症引起的初期ARDS,用肝素可减轻肺微循环内微血栓的损害。 (3)采用静脉营养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