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伤寒与副伤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伤寒与副伤寒 【概念】 伤寒与副伤寒是由伤寒和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烧、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等;重者可出现肠出血和肠穿孔。 【诊断要点】 1.临床特点①伤寒杆菌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或日常生活接触等途径传播,潜伏期一般为10~14d;②发热,热型以稽留热多见;③消化道症状有食欲不振、腹胀等;④神经系统可出现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及反应迟钝等;⑤体检可有相对缓脉、肝脾肿大或玫瑰疹;⑥重型患者可出现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肝炎及中毒性心肌炎等并发症。 2.实验室检查①白细胞不高或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②伤寒杆菌培养,早期以血培养为主,晚期以骨髓培养为主,粪便培养对确定是否排菌有帮助;③肥达氏反应阳性;④可进行伤寒杆菌的基因检测。 3.病理诊断 病理改变主要为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并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病变最为明显。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隔离,排泄物消毒处理,卧床休息,观察生命体征,对症处理。毒血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 (2)抗感染治疗:可选用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口服或静脉给药。 (3)并发症处理:严格卧床休息,注意补充水与电解质,适当使用止血药物;肠穿孔者,应行胃肠减压,必要时手术治疗。 【补液方法】 1.喹喏酮类①环丙沙星0.2g,静脉滴注,每日1~2次;②氧氟沙星0.2g,静脉滴注,每日2次;③左氧氟沙星0.2g,静脉滴注,每日1~2次; 2.头孢菌素类①头孢三嗪1~2g,静脉滴注,每日2次;②头孢他啶1~2g,静脉滴注,每日2次。 3.中毒症状明显者 每日给予地塞米松5~10mg,10% GS100ml,静脉滴注。 4.酌情补液 高烧或不能进食者,给予足量液体补入;并给予脂肪乳和氨基酸输入。 【注意事项】 伤寒发病早期无特异性表现,容易误诊,因此在发热疾病时应考虑到伤寒的可能,及时诊断并给予有效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抗生素的使用在体温恢复正常后,应给予口服治疗1~2周,或大便排菌转为阴性。 伤寒与副伤寒治疗有效为发热和其他各种临床症状的好转。伤寒与副伤寒患者多数预后良好,重型患者如不及时得到治疗可影响预后,往往死于严重并发症。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