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黄刺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黄刺皮

【名称出处】:《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概况】:

异名 黄三刺皮(通称),三颗针(青海)。

基源 为小檗科小檗属植物直序小檗的茎皮。

原植物 直序小檗Berberis dasystachya Maxim.

形态 落叶灌木,高约2m。老枝灰黄色,有稀疏细小疣状突起,刺常单生,或无刺。叶厚,近圆形、矩圆形或宽椭圆形,长3~6cm,宽2.5~4cm,先端圆钝,基部圆形,边缘有刺状细锯齿,上面暗黄绿色,下面亮黄绿色,无白粉。

总状花序有花15~30朵;花黄色,花瓣倒卵形。果序直立;浆果椭圆形,红色,无白粉。

(图见《中药大辞典》.2054页)

生境与分布 生山地灌丛中。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河北、河南、湖北。

。【生药】:

采集 4~5月开始出芽长叶时,砍取较粗茎,刮去粗皮,去掉木心,取黄色皮部,晒干。

【化学】:

皮含小檗碱[1,2]

附 根含小檗碱、小檗胺、掌叶防己碱、药根碱[1,2]

参考文献 [1] 植物分类学报 1974;12:383 [2] 植物学报 1978;20:256

【药性】:

性味 苦,寒。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抗菌消炎。

主治 急性肠炎,痢疾,黄疸,白带,关节肿痛。

❶ 《中药大辞典》:“治热痢便血,湿热黄疸,下肢肿痛,潮热盗汗,风火目痛,口糜,舌疮,乳腺炎,痈疮初起。”
❷ 《全国中草药汇编》:“细菌性痢疾,胃肠炎,副伤寒,消化不良,黄疸,肝硬化腹水,泌尿系感染,急性肾炎,扁桃体炎,口腔炎,支气管肺炎;外用治中耳炎,目赤肿痛,外伤感染。”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粉调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热痢便血:黄刺皮4.5g,赤芍10g。水煎服。”
❷ 《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湿热黄疸:黄刺皮10g,焦山栀10g,大黄6g。水煎服。”
❸ 《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治下肢肿痛:黄刺皮4.5g,苍术6g。水煎服。”
❹ 《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潮热盗汗:黄刺皮4.5g,知母10g,熟地12g,龟板12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❶ 《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风火目痛,口糜,舌疮:黄刺皮煎汁外洗或含漱。”
❷ 《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治乳腺炎及各种痈疮初起:黄刺皮研末,加鸡蛋清调敷患处。”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