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麻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疠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在婴幼儿中流行,临床特点为发热、流涕、眼结膜炎、咳嗽等上呼吸道炎症,麻疹粘膜斑及典型皮疹。容易并发肺炎。本病中医学亦称“麻疹”,属于温病范畴。 〔病因病机〕 麻疹病毒属副粘液病毒组,在外界生活力不强,对物理和化学消毒剂敏感,在空气飞沫中保持传染性不超过2小时;该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眼结膜上皮细胞内复制繁殖,引起局部炎症,侵入血液致病毒血症。 中医学认为本病乃外感麻毒时邪,流行传染所致。 〔西医诊断标准〕 一、流行病学资料 未患过麻疹或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小儿均为易感者,流行期间接触过麻疹病人的易感者绝大多数要发病。 二、临床表现 1.潜伏期:一般10天,曾接受自动或被动免疫者,可延长至3~4周。 2.典型麻疹 (1)初期:急起高热,高达39℃或更高;伴喷嚏、流泪、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眼部常有畏光、眼睑浮肿、结膜充血等。发病2~3天于颊粘膜近第一臼齿处,有0.5~1mm的白色小点数个,周围有红晕,可融合成小片,2~3天消失,此为麻疹粘膜斑。 (2)出疹期:起病3~4天后出疹,出疹有顺序,先由耳后发际开始,渐及额、面、颈、躯干和四肢,最后达手掌、足底。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疹间皮肤正常。重者皮疹可为出血性,且全身中毒症状重。 (3)恢复期:发热和全身症状迅速减轻,皮疹按出疹顺序的先后消退,疹退后有色素沉著和细小脱屑;无并发症者病程共约10天。 3.除典型麻疹外,由于临床表现、中毒症状轻重程度不同,皮疹性质不同,而有轻型、重型之分,重型中可见中毒型、出血型和休克型。 三、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高,出疹期稍减,而淋巴细胞增多。 2.快速诊断:病程第一周时在患者鼻咽腔分泌物和痰标本中,做瑞氏染色涂片可查见多核巨细胞,对麻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也可用直接荧光抗体染色,在剥脱的细胞中查麻疹病毒抗原。 3.血清抗体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麻疹IgM,于病后2~3天即可测到,是早期特异性诊断方法。也可用血凝抑制和中和试验,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如抗体滴度上升4倍可为回顾性诊断。 4.病毒分离:早期病人鼻咽部分泌物、血液等,接种于人胚肾或其他敏感的组织细胞中,可分离出麻疹病毒。 〔鉴别诊断〕 1.风疹:发热,上呼吸道症状较轻,有耳后、枕部、颈部淋巴结肿大,皮疹少,1~2天即退,疹退后无色素沉著及脱屑。 2.幼儿急疹:起病急骤,高热,无其他明显症状,发热3~4天,热退后出疹,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多见于颈部及躯干,面部疹少,疹退后无色素沉著。 3.药物疹:近期内用过或接触过某种药物,躯干四肢出现大小不等斑丘疹、瘙痒,伴发热或无发热。 〔中医辨证分型要点〕 一、顺证 1.麻毒犯表(疹前期):发热,微恶风寒,咳嗽流涕,喷嚏,目赤泪水汪汪,起病后2~3天口腔两颊粘膜可见麻疹粘膜斑,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此期为时约3天。 2.毒炽气分(出疹期):发热持续,起伏如潮,每潮一次疹随外透疹点先起于耳后发际,继而头面、颈部、胸腹四肢,最后手足心,疹点初起细小、稀少,渐加密;疹色由鲜红至暗红,融合成片,口渴引饮,目赤多眵,咳嗽加剧,烦躁或嗜睡,舌红苔黄,脉数。此期约3天。 3.热退津伤(恢复期):疹点出齐后发热渐退,咳嗽渐减,声音嘶哑,疹点依次渐回,皮肤呈糠麸状脱屑,并有色素沉著。舌红苔薄净,脉细数。 二、逆证 1.麻毒闭肺:疹点不多,或疹见早回,或疹点密集色紫,高热不退,咳嗽气急鼻煽,烦闹口渴,舌红苔黄。 2.热毒攻喉: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或咳嗽声重,有如犬吠,舌红苔黄。 3.邪陷心肝:嗜睡或烦躁不安,项强,抽痉,昏迷,尖叫,疹点紫暗。 〔治疗〕 一、治疗原则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应行对症及支持等综合治疗,防治并发症。 二、中医分型治疗 (一)顺证 1.麻毒犯表(疹前期) 治法:辛凉透表。 方药:宣毒发表汤加减。 金银花10g 连翘10g 葛根10g 牛蒡子10g 荆芥6g 蝉衣5g 浮萍5g 薄荷5g(后下) 芦根20g 加减:咳嗽痰多加杏仁、浙贝母;寒重加麻黄、苏叶;疹欲出未出加西河柳、芫荽。 2.毒炽气分(出疹期) 治法:清热解毒透疹。 方药:清解透表汤加减。 银花10g 连翘10g 桑叶10g 葛根10g 升麻10g 牛蒡子10g 紫草10g 蝉蜕5g 菊花5g 加减:疹点紫暗加生地、丹皮;咳甚加桑白皮、杏仁;齿衄、鼻衄加藕节炭、黄芩、白茅根。 3.热退津伤(恢复期) 治法:养阴益气,清解余邪。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沙参10g 麦冬10g 天花粉10g 玉竹10g 扁豆10g 桑叶10g 甘草5g。 加减:低热不退加地骨皮、银柴胡;大便干结加火麻仁、瓜蒌仁;咳嗽频作、烦躁不安加款冬花、桑白皮。 (二)逆证 1.麻毒闭肺 治法:宣肺开闭,清热解毒。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味。 麻黄5g 杏仁10g 浙贝母10g 连翘10g 银花10g 桑白皮10g 生石膏30g(先煎) 板蓝根15g 甘草5g 加减:喉间痰声漉漉加葶苈子、苏子、竹沥或加服猴枣散;疹点紫暗,唇绀面紫,加川芎、红花;喘甚加葶苈子、射干、前胡。 2.热毒攻喉 治法: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方药:清咽下痰汤加减。 玄参10g 射干10g 牛蒡子10g 金银花10g 全瓜蒌10g 浙贝母10g 桔梗5g 生甘草5g 板蓝根15g 加减:大便秘结加大黄(后下)、玄明粉(冲);咽喉肿甚加土牛膝根 3.邪陷心肝 治法:平肝熄风开窍。 方药:羚角钩藤汤加减。 钩藤10g 生地10g 菖蒲10g 竹茹10g 黄芩10g 僵蚕10g 胆南星10g 石决明30g(先煎) 蝉衣5g 三、并发症治疗 1.肺炎:治疗同一般肺炎,疑为细菌感染时应选用1~2种抗菌药物,或做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有效药物。 2.喉炎:应镇静、给氧,蒸汽吸入或雾化吸入,湿润呼吸道粘膜,使分泌物易排出。保守治疗无效或发展成严重喉梗阻,应立即行气管切开术。 3.脑炎:参考流行性乙型脑炎治疗,一般采用对症、支持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可试用干扰素、转移因子等治疗,可阻止本病进行,但不能治愈。 四、其他疗法 1.浮萍、西河柳、苏叶、芫荽各15g,煎水,以毛巾蘸药液擦全身,每日1次,用于透疹。 2.麻黄、浮萍、芫荽各15g,黄酒60g,加水适量煮沸,使水蒸气满布室内,再用热毛巾蘸药液,热敷头面或胸背。用于寒冷季节麻疹不透或透发不畅者,每日1次,用至疹透为止。 〔预防〕 1.自动免疫: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对象为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剂量为0.2~0.25ml皮下注射,初种麻疹减毒活疫苗为8月龄。接种后4~6年部分小儿抗体消失,故于初种4~5年后再接种1次。易感儿接触麻疹患者后,2月内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仍可预防麻疹。 2.被动免疫:常用人血丙种球蛋白3ml,胎盘丙种球蛋白3~6ml肌注;接种对象为体弱多病的易感者;接触麻疹者,应早作被动免疫,接触麻疹患者后5日内注射,可预防发病,接触后5~9日注射可减轻症状,被动免疫只能维持3~8周。 〔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提示:芫荽可促进外周血液循环,使体内病毒大量流至皮肤毛细血管,使其内皮细胞增生,血清渗出形成皮疹,减轻病毒对内脏的侵害,因而有助于皮疹的透发,减轻全身中毒症状。紫草及紫草素可抗病原微生物,对麻疹病毒有抑制作用。紫草煎剂对发热有缓和的解热作用。升麻提取物和所含升麻甙均有解热抗炎作用。据报道,麻疹初起,疹发不透,可用升麻葛根汤(升麻、葛根、赤芍、甘草)有较满意疗效。此外,荠菜全草水煎浓缩口服可用于预防麻疹。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