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gāoxīn jìshù chǎnyè kāifāqū

指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地区。例如:“中国大陆目前已陆续建立了38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虽然创建时间不长,但发展很快。”(《中国青年报》1991.3.23)“现在,我国已有国家级和地方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达120个,其中包括国务院先后批准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2个。”(《人民日报》1992.12.29)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gāo xīn jì shù chǎn yè kāi fā qūзóна освоéния высóких и новéйших технолóгий (развтия высóких и новéйших технолóгий)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中国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产业开发区。1988年,中国开始建立第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199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9年底,国家级开发区共实现技工贸收入6775亿元,工业总产值5944亿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40%和37%,分别是1991年的77.6倍和83.5倍。1999年,国家级开发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724亿元,净利润398.7亿元,创汇11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40%、56%和40%。同时,人均年创造产值为26.8万元。1991年,国家级开发区总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只有7家,没有一家企业超过10亿元,而到1999年,国家级开发区已发展了近1.8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收入在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970家、10亿元以上的100家、50亿元以上的17家、100亿元以上的3家。1999年,国家级开发区,科研人员已经达到26万多人,其中博士、硕士和留学人员3万多人,企业产品有70%以上实现了自主知识产权。国家开发区内直接就业人口近200万,拉动了6~7倍的区外就业人数。2000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56.9亿美元,同比增长47.9%。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88年11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2年7月经国家科委批准由合肥科技工业园更名为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于1992年7月授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牌匾。
开发区面积18.5平方公里,其中集中新建区4.2平方公里(北区2.2平方公里,南区2.0平方公里),政策区14.3平方公里。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所辖地域为开发区的一部分。北区位于合肥市西郊,距市中心5公里,西临大蜀山,北濒董铺水库,依山傍水,环境优静,风景秀丽。南区位于合肥市西南郊,距市中心9公里。南北两区都有一条60米宽的干道与市区相连,合九铁路、312高速公路从南北两区中间穿过,大型国际机场骆岗机场距开发区10公里,即将兴建的合九铁路合肥西站距开发区1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领导小组领导,安徽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和指导。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是开发区的日常管理机构,代表合肥市人民政府对开发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建立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安徽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战略部署,是火炬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创造局部优化环境,把更多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和广大科技人员吸引到开发区创业,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使开发区真正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向传统产业扩散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辐射源、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化改革的试验区、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的示范区、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新城区、造就科技实业家的学校。
开发区的投资重点是:
(1)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产品;
(2)新材料技术及其产品;
(3)电子信息技术及其产品;
(4)激光技术及其产品;
(5)生物工程技术及其产品;
(6)新能源和环保技术及其产品;
(7)核技术、辐照技术、等离子体技术和同步辐射加速器开发应用技术及其产品等。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1990年10月开工建设以来,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很大进展。到1992年底,基本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38亿元,完成基建工作量1.0亿元,征地2450亩,竣工房屋8万平方米。其中工业用房7.4万平方米,在建房屋10万平方米。北区2.2平方公里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具备了大规模开发生产条件。南区近期将开工建设。
到1992年底,进入开发区的企业125家(内资企业67家、外商投资企业20家、孵化器企业38家),其中已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28家;项目198个(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13个、省级火炬计划项目12个),开发高新技术产品350多种;注册资金总额6.76亿元,投产达标后可形成30亿元左右的工业产值,6亿元左右的利税。
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接待了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意大利、泰国、摩洛哥、新加坡、阿根廷、台湾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200多人次。到1992年底,进入开发区的外商投资企业20家,投资总额7956万美元,注册资金6328万美元,吸收外资2742.4万美元。批租土地7幅,面积14.03万平方米。完成这些批租项目,外商需投资4000万美元以上。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1年11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面积4平方公里。开发区位于芜湖市北郊,距市中心6公里,离机场、铁路编组站、货站均为2公里,与外贸码头和国际集装箱码头连成一体,铁路、公路、水路、空运联网。国家已批准建设的芜湖长江大桥横跨开发区,芜湖至合肥、芜湖至南京的高等级公路已开工建设,正在建设中的南京国际机场距开发区60公里。宁汉、芜合光缆穿城而过。开发区由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领导小组领导,安徽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和指导。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是开发区的日常管理机构,代表芜湖市人民政府对开发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建立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发展皖江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战略部署,是火炬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把更多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和广大科技人员吸引到开发区创业,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用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高科技与经济结合,形成地方区域经济的整体优势,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使芜湖成为开发开放皖江的重点和突破口。
开发区的投资重点是:
(1)精细化工技术及其产品;
(2)电子材料技术及其产品;
(3)显示器件技术及其产品;
(4)电子信息技术及其产品;
(5)数控机床技术及其产品;
(6)工业控制机技术及其产品;
(7)新型抗菌素技术及其产品;
(8)激光技术及其产品;
(9)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及其产品等。
到1992年底,开发区基本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19亿元,完成基建工作量7954万元,征地4590亩,竣工房屋5.8万平方米,其中标准厂房1.1万平方米,专业厂房3.6万平方米,科研及商业服务设施用房1万平方米,市政设施及金融、邮电用房0.1万平方米,在建房屋10万平方米。3.06平方公里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具备了大规模开发生产条件。
到1992年底,进入开发区的企业有34家(内资企业12家,外商投资企业22家),项目36个,总投资10.8亿元,利用外资7100万美元。其中高新技术项目11个,投资额2.07亿元,利用外资1428万美元。先后接待了美国、日本、泰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200多人次。批租土地24幅,面积13万平方米。完成这些批租项目,外商需投资7685.6万美元以上。

☚ 三 主要科技产业开发区与科技市场   合肥高科技广场 ☛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系指主要是引进和开发高新技术、开发高新产业,对所在地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起先导作用的生产、科研、贸易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发展知识经济起着先导、“窗口”和“桥头堡”的重大作用。湖南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共有5个,其中长沙、株洲2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衡阳、湘潭、岳阳等3个高新技术开发区是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省逐步形成以长沙为重点的沿京广铁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1992年有340多个高新技术企业入区经营,1994年发展到539家。进区项目达到788项,完成高新技术产值17.62亿元,实现利税2.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0.6%、60.4%,尤其是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势头喜人。该区拥有1100余名职工,其中大专文化以上者占73%,有专业技术职称者占54%,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900多名。该区1994年已有企业468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70家,外商投资企业88家,合同外资金额1.6亿美元,开发高新技术项目571个,累计完成产值20.08亿元,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7.4亿元,利税4.04亿元,出口创汇960亿美元,在全省起着传播和发展知识经济的龙头和先导作用。

☚ 开发区建设   建立湘南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 ☛
0000231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