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斯,C.F.德国数学家。1777年4月30日生于不伦瑞克,1855年2月23日卒于格丁根。童年即显示出极高的数学才能。1795年入格丁根大学,大学一年级即发现二次互反律,1796年又得出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法。1799年获博士学位。1807年至去世,一直任格丁根大学教授、格丁根科学院院士并兼格丁根天文台台长。他对数学的贡献遍及各个领域:早期研究数论,著有《算术研究》;先后4次给出代数基本定理的证明;1812年发表《无穷级数的一般研究》,开创了级数敛散性的研究;独立发现非欧几何学,但未正式发表;1809年在《围绕太阳沿圆锥曲线轨道公转的天体运动理论》一文中,正式发表了他首创的最小二乘法理论。致力于天文学研究,1809年发表《天体运动论》;1822年首创将椭球面投影到平面上的正形投影法,后经德国的克吕格于1912年补充完善,形成地形图制图和大地测量中用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高斯——克吕格投影。在大地测量中,建立了关于曲面的新理论,1820~1830年,高斯领导了汉诺威王国的子午圈弧度测量,共测定2578个三角点,为以汉诺威子午圈弧度测量为基础的地形测量提供了平面坐标系。1827年发表的《关于曲面的一般研究》为近代微分几何学的开端;1839~1840年先后发表了磁学和位势理论的论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