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血
中药名。 出《千金要方·食治》。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laphus L.的血。宰鹿时取血,风干成紫棕色片状即成。《日用本草》:“味甘。”《医林纂要》:“咸,热。”补虚,和血。治虚损腰痛,心悸,失眠,肺痿吐血;崩中,带下。《千金要方·食治》:“生血。治痈肿。 ”《唐本草》:“主狂犬伤,鼻衄,折伤,阴痿,补虚,止腰痛。”《本草纲目》:“大补虚损,益精血,解痘毒、药毒。”内服:入丸,散,3~6克。 ❶ 调血脉,止腰痛:鹿血,滚酒调,热服(《本草新编》)。 ❷ 治老人心悸,失眠:鹿心血,研细兑酒服(《四川中药志》)。 ❸ 治鼻血时作:干鹿血,炒枯,将酒淬熏2~3次,仍用酒淬半杯和服之(《本草纲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