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鹤虱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鹤虱风 【概况】: 异名 野萝卜(《分类草药性》),山萝卜(《中国药用植物志》),鹤虱草(江苏)。 基源 为伞形科胡萝卜属植物野胡萝卜的全草。 原植物 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 L. 形态 二年生草本,高15~120cm。 茎直立,单生,有分枝,全体有白色粗硬毛。基生叶具柄,叶柄长3~12cm;叶片轮廓为卵状长圆形,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线形或披针形,长2~15mm,宽0.5~4mm,顶端尖锐,有小尖头,光滑或者有硬糙毛;茎生叶近无柄,有叶鞘,末回裂片小或细长。 复伞形花序,花序梗长10~55cm,有糙硬毛;总苞有多数苞片,呈叶状,羽状分裂,裂片线形,长3~30mm;伞辐多数,长2~7.5cm,结果时外缘的伞辐向内弯曲;小总苞片5~7,线形,不分裂或2~3裂,边缘膜质,具纤毛;花通常白色,有时带淡红色;花柄不等长,长3~10mm。果实圆卵形,长3~4mm,宽2mm,棱上有白色刺毛。花期5~7月。(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2630页.5524条图)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路旁、旷野或田地边。 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东南亚地区及欧洲有分布。 。【生药】:采集 6~8月开花时采收全草,晒干。 【化学】: 果实含挥发油约2%~4%,油中含细辛醚(Asarone),甜没药烯(β-Bisabolene)、巴豆酸(Tiglicacid)、细辛醛(Asarylalde hyde)、牻牛儿醇(Geraniol)(量达50%)。 另含芳樟醇(Linalool)、α-蒎烯(α-Pinene)、柠檬烯(Limonene)、香柠檬油烯(Bergamotene)、胡萝卜烯(Daucene)、榄香脂素(Elemicin)、α-姜黄烯(α-Curcumene)、莰烯(Camphene)、α-松油烯(α-Terpinene)、松油烯-4-醇(Terpinene-4-ol)、α-松油醇(α-Terpineol)、乙酸龙脑酯(Bornylacetate)、γ-癸内酯(γ-Decanolactone)、β-芹子烯(β-Sclinene)、α-古芸烯(α-Gurjunene)、胡萝卜醇(Daucol)、胡萝卜次醇(Carotol)。其它有黄酮类、糖类、季铵生物碱、氨基酸、胡萝卜苦甙(Daucusin)、甾醇类等[6]。 附 ❶ 根含挥发油0.01%,油中含对聚伞花素,柠檬烯,二戊烯,香叶醇乙酸酯,植物烯(Phytoen),α及β-石竹烯,倍半萜烯,番茄烃(Lycopene),α-,β-,γ-及ε-胡萝卜素,戊二酸,胡萝卜甙(Daucosterin),α-酮戊二酸,乙醛酰酸,苹果酸,柠檬酸,胡萝卜酸,伞形花内酯,六氢番茄烃(Phytofluen),乙酰胆碱,维生素B1、B2及C,卵磷酯,谷酰胺,果胶,脂肪油,生育酚[1];蒎烯(Pinene),胡萝卜醇(Daucol),胡萝卜次醇(Carotol),细辛醚(Asarone),细辛醛(Asarylaldehyde)[2]。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58 [2] CA1971;75∶110138g [3] CA 1962;56∶1524 [4] U.S Dispensatory 24Ed 1947∶1385 [5] CA 1963;59∶7853f [6] 黄泰康.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1354 。【药理】:所含的胡萝卜素即维生素A元等,有营养价值。 食入过多含胡萝卜素的植物,可发生所谓的胡萝卜素血症(Carotinemia),即皮肤发黄,但对人体无害。曾有人报道,其提取物能收缩子宫。 参考文献 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77∶2630 。【药性】:性味 ❶ 《分类草药性》:“有小毒。” 主治 ❶ 《分类草药性》:“杀虫,解烟毒,消肿,消气,化痰。”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煎水洗。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青岛中草药手册》:“治肠寄生虫:鹤虱风、槟榔、苦楝皮各9g,雷丸、使君子、吴茱萸各6g。水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