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鸦片战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十八世纪末期起,英国资产阶级就处心积虑地要打开中国的大门,以奴役和剥削中国人民。鸦片是他们用来对中国进行掠夺的重要手段。 1800年后,鸦片大量输入中国,逐年激增,到1838-1839年竟达35500多箱。鸦片的大量输入,严重毒害中国人民,并引起白银大量外流,银价飞涨,清政府财政拮据,统治危机加深。 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次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严厉禁烟。 从6月3日至25日,将缴来的鸦片237万多斤在虎门滩当众销毁。 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战争。6月,一支运载侵略军的英国舰队到达广东海面。因广州防守严密,英军于7月北犯福建厦门,被闽浙总督邓廷桢率军击退。 接著又北犯浙江,攻陷定海。8月,英军抵天津海口,进行威胁。 道光皇帝派直隶总督琦善到广州议和,将林则徐、邓廷桢革职。琦善到广州后,一反林则徐所为,拆除沿海的防御工事,裁减水师,解散水勇。1841年1月,双方正在进行谈判,英军突然攻陷虎门外的炮台,并单方面宣布《穿鼻草约》,规定割让香港和赔款六百万元等。 道光皇帝得知炮台失陷,下令对英宣战,派宗室奕山为靖逆将军到广州主持战事,并将琦善革职锁拿进京。 2月,英军进攻虎门炮台,提督关天培率兵英勇抵抗,壮烈牺牲。5月,英军进逼广州城。 奕山向英军乞和,订立《广州和约》,同意赔款600万元。广州城郊三元里等处群众奋起抗英,迫使英军退回军舰。8月,英军扩大侵略战争,攻陷厦门。10月,又攻陷定海、镇海、宁波。道光皇帝被迫决定第二次出师,派宗室奕经为扬威将军到浙江主持战事。1842年3月,奕经轻率地分兵三路出击,企图一举收复定海、宁波,结果大败。 6月,英军进犯长江口的吴淞炮台,提督陈化成率守兵血战牺牲,上海陷落。7月,英军攻陷江苏镇江。8月,英军舰队到达南京江面。 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派耆英、伊里布到南京议和。8月29日,耆英、伊里布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上,跟英国的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作通商口岸,英国可以派领事等官;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的货物进出口税率必须经过两国协议。 第二年,英国又强迫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明确规定英国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和片面的最惠国待遇。从此,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