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血七
【名称出处】:《陕西中草药》 【概况】: 异名 红孩儿、红血儿(《陕西中草药》),鸡心七,荞麦七(《陕西中草药研究资料》),蜈蚣七、倒生莲(《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基源 为蓼科蓼属植物中华抱茎蓼的根茎。 原植物 中华抱茎蓼Polygonum amplexicaule D.Don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根茎圆柱状,肥厚,外面紫褐色,断面淡紫红色。茎直立或倾斜,上部常分枝。 叶互生,具柄,心状卵形,长6~13cm,宽4~8cm;托叶鞘膜质,管状,褐色,易破裂,穗形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红色,瘦果椭圆形,黑褐色。花期夏季,果期秋季。(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1025页.2438条图) 生境与分布 常生于阴湿山沟,水边沙地,林下或草丛,分布陕西、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生药】: 采集 秋季采挖,洗净,去粗皮,鲜用或晒干。 【化学】: 根茎含鞣质。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0 【药性】: 性味 涩、微苦,平。 有小毒。 功效 活血舒筋,行气止痛,止血生肌,收敛止泻,清热解毒。 主治 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劳伤,菌痢,胃肠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泡酒、研末冲服。 外用:研末撒患处。 使用注意 本品不宜与鸡冠花、钩藤同用。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陕西中草药》:“治菌痢,胃肠炎:鸡血七3~9g,煎汤内服。” ❷ 《陕西中草药》:“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劳伤:鸡血七研末撒患处。” ❸ 中草药研究资料(陕西)1970;(1):“治急性菌痢,肺炎,葡萄球菌性败血症:鸡血七研粉压片,日服6~8g(生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