鸐雉
【名称出处】:《食疗本草》 【概况】: 异名 翟(《尚书》),山雉(《尔雅》),翟鸡、山鸡(《禽经》),长尾野鸡(《中国动物图谱鸟类》),翟鸟(《中国药用动物志》第二册)。 基源 为雉科长尾雉属动物白冠长尾雉,药用其肉。长尾雉属中国有4种。 原动物 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J.E.Gray) 历史 本品首载于《食疗本草》。 《纲目》载于第48卷禽之二。 时珍曰:“翟,美羽貌。雉居原野,鸐居山林,故得山名……山鸡有4种,名同物异。 似雉而尾长三四尺者,鸐雉也……”所述皆与今之鸐雉相符。 形态 体长约150cm。雄者羽色华丽,头和颈白色,自额贯眼以至后项,围以一道黑圈,虹膜红褐色,眼下有一白斑。嘴短而坚,基部带绿。上体棕黄,各羽具黑色的狭缘;翼上覆羽白色,有黑色和栗色羽缘;次级飞羽黑褐色,有白斑,羽端棕黄色,初级飞羽暗褐色,缀以白或棕色的斑点,尾羽20枚,中央2对特长,呈银白色,具多数黑色和栗色相并的横斑,羽缘转为桂红色。喉与胸间横亘黑带;胸与胁的羽白色,杂以黑斑,并有浓绿色的阔边;腹部中央及尾下覆羽均黑色。 脚短而健,脚、趾及爪均角褐色。雌者羽色远不及雄者艳丽,尾亦短,仅为雄者的1/3。(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2726页.5715号图) 生境与分布 栖息在山区海拔600~1800m地带。 它们生活的处所,往往在两侧均系悬崖陡壁的山谷间。 在悬崖下的高低不平的山地上,生活在松柏林内。营巢于草丛或灌木丛间。 分布于中国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湖北、湖南、安徽、四川、贵州北部和云南东北部等地。 。【生药】: 采集 四季捕捉,去羽毛及内脏,取肉鲜用。 【药性】: 性味 《纲目》:“甘,平。有小毒。” 功效 补中益气,平喘。 主治 气虚喘促,久病体虚。 ❶ 《纲目》:“补中益气。” ❷ 孟诜:“主五脏气喘不得息,作羹臛食。”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适量。 。【临床应用】: 食疗 《纲目》:“治气血不足:鸐雉。炙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