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香丝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香丝草

【名称出处】:《福建药物志》

【概况】:

异名 小加蓬(《海南岛中草药》)。

基源 为菊科白酒草属植物香丝草的全草。

原植物 香丝草Conyza bonariensis(L.)Cronq.(Erigeron linifolium Willd.),又名野塘蒿(《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

形态 一或二年生草本,根纺锤形。茎直立或斜升,高20~50cm,中部以上分枝,密被贴生短毛,并杂有开展的长柔毛。

叶密集,基部叶花期常枯萎;下部叶基部渐狭或长柄,叶片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5cm,宽0.3-1cm,顶端尖或稍钝,边缘具粗齿或羽状浅裂;中部和上部叶具短柄或无柄,叶片狭披针形或线形,中部叶叶缘具齿,上部叶全缘,两面均密被贴生糙毛。头状花序多数,径8~10mm,在茎顶组成总状或圆锥花序,花序梗长10~15mm;总苞椭圆状卵形,长约5mm,宽约8mm,总苞片2~3层,线形,顶端尖,背面密被灰白色短糙毛,外层的稍短于内层或仅有内层之半,内层长约4mm,宽0.7mm,具干膜质边缘;花托稍平,有明显的蜂窝孔;缘花多层,雌性,白色,花冠管细,长3~3.5mm,无舌片,顶端仅有3~4细齿;中央花两性,黄色,管状,长约3mm,具5齿裂。

瘦果线状披针形,长约1.5mm,扁压,被疏短毛;冠毛1层,淡红褐色,长约4mm。花果期5~10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74卷.351页.图版88.5-9)

生境与分布 常生于荒地、田边、路旁。

除东北和西北地区外,几遍布中国各地。原产南美洲,现广泛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化学】:

含植物甾醇、三萜类化合物、胆碱、槲皮素、挥发油。油中含α-柠檬烯等。

参考文献 Planta Med 1973;23(3):281

【药性】:

性味 辛、苦,凉。

功效 清热除湿,行气消胀,止痛,缓下。

主治 感冒,疟疾,气滞胀满,风湿性关节炎,大便燥结,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2g。外用:鲜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感冒,疟疾,急性风湿性关节炎:野塘蒿9~12g,水煎服;治小面积创伤出血:野塘蒿全草捣烂敷患处。”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5: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