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顺世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顺世派 古代印度唯物主义的哲学派别。 音译“路迦耶多”或“路迦耶陀”;意译“顺世派”或“世间行”,即“流行在人民中间的观点”;也称“斫婆迦派”,以创始人斫婆迦(Cārvāka)而得名。据汉文佛经记载该派经典为《路迦耶陀经》,因其阐述的理论与占统治地位的哲学理论针锋相对,因此有可能已被婆罗门僧侣所焚毁。 现在对顺世论研究所依据的材料大都散见于敌对派别对它的批判文献中,可见于商羯罗(Samkara)的《各派学说概要》(SarvaSiddhānta-Sa mgraha,旧译《摄一切悉檀》)、摩陀婆(Madhva)的《哲学体系纲要》(Sarva-D 顺世派不承认有超自然的实体或神的存在,认为宇宙万物均“自然而有,非从因生”,“谁铦诸刺?谁画禽兽?谁积山原?谁凿涧谷?谁复雕镂?草木花果,如是一切,皆不由因。于造世间,无自在者。 ”他们否认神天创世说。 既然人死之后“断灭消失一无所存”,因此也就没有他世或来世、天堂或地狱,因果报应也不复存在。 认为婆罗门教提倡祭祀万能,这只不过是僧侣们一种谋生的手段。顺世派还坚决反对不平等的种姓制度,提出无论是婆罗门还是旃陀罗(“不可接触者”)血管中均流著红色的血液,“婆罗门者从胎而有,旃陀罗种亦复如是,而言殊胜,是事不可。 婆罗门死人所畏恶,旃陀罗终亦无欲见。若言贵贱而有相异,何故生死而无差别。”并且提倡乐观主义的积极入世思想,反对苦行和一切虚伪的道德。认为智者不应该为了解脱而受苦,只有傻瓜才用忏悔、绝食等办法使得自己形容枯槁;人生既有快乐又有痛苦,不能因害怕痛苦而把快乐一起抛弃,这正像不能因稻谷有壳而把稻米也一起丢掉一样。人生的目的就是享乐,为此曾遭到其他派别的攻击,佛教称其为“现世涅槃论”。关于顺世派的认识论,目前研究者还有争论:有的认为顺世派只承认感觉经验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否认推理也是认识的可靠依据,从而把顺世派归结为怀疑论或不可知论;有的认为顺世派并不否认推理,他们只承认那些人们实际生活中所经验的东西的推理是可靠的,不承认超越经验范围的,如灵魂、天神、来世等等推理的可靠性。 据说顺世派后来分裂为两派,一派认为身(肉体)与我(灵魂)同一;另一派认为身与我相异,但都坚持身坏命终,四大(元素)各归各身。顺世派的观点伴随佛经传入我国,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曾对当时思想战线的斗争产生过一定影响。在我国数十种汉文佛经中,曾不同程度,从不同角度介绍了顺世派的名称含义、活动背景及其活动情况,它的世界观、认识论和社会伦理思想,并记述了佛教徒和顺世论者相互诘难的问题及互相交往的情况,这些史料对于了解和研究印度顺世派的观点和历史有著极其重要的意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