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韵外之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韵外之致 唐代司空图诗论观点之一。 语出《与李生论诗书》:“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韵”,指诗的言辞、韵律,包括诗中所写的具体事物和表现形式,泛指诗的本文;“致”,指“意境”,包括诗的情趣、意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尤言“言外之意”、“文外之旨”、诗外之情致。司空图认为,诗歌的特点是言短意长,凝炼、含蓄,余味无穷。 好诗应当有“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司空图的这一观点,前人早有论述。南朝刘勰《文心雕龙·隐秀》中说:“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钟嵘《诗品序》中说:“文已尽而意有余。”唐代皎然《诗式》中说:“两重意己上,皆文外之旨。”足见,司空图提出的“韵外之致”,原本于前人的“文外之旨”说。“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的观点,对后世严羽、王士祯等人的诗论都发生较大影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