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音乐心理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音乐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分支学科。 研究音乐创作、表演及欣赏中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主要内容包括声音的物理特征在人听觉上的反映、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才能以及音乐技能的训练和音乐表演心理等。其发展逐渐改变了音乐研究上的纯理论性推测,并与音乐美学联系起来,成为音乐学的一部分。 1863年赫尔姆霍茨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音的感觉》。 1883年斯顿夫出版的《音乐心理学》,用心理学的观点继赫尔姆霍茨的音乐物理学和生理学研究,成为第一个把音乐心理学系统化的人。雷维奇由研究听觉的病理障碍进而研究音乐天才等问题,发展了音高双重成分理论。 20世纪初,西肖尔把研究领域进一步扩大,并设计多种仪器,测验人对音乐各种因素的感觉。约瑟夫·蒂芬等用仪器对当时一些世界著名声乐家的唱片录音进行了分析,探索了声乐演唱中震音的规律,提出了“正常错觉”的现象和音的装饰问题,以及这些现象在表演艺术上的意义。捷普洛夫、科瓦列夫、米亚西舍夫等认为调性感、节奏感、音乐听觉等,是音乐才能的核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精神分析论者把情绪与认识和记忆联系起来,随后,“音乐治疗”、“自我调节”等观点发展起来,把人视为一个自我调节的生理系统。 发展趋势:越来越运用新的科学方法、科学理论,将音响心理与音乐学习的心理过程联系起来,探索从原始简单到高级复杂音乐行为的发展过程和从幼儿甚至是婴儿的音乐行为到高度专业技艺发展的关系,以求更全面更深入地研究人的音乐心理状态中的种种问题。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