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氏染色法
一种在细菌学中广泛应用的重要鉴别染色方法。 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氏创立,故名革兰氏染色法。该染色法具体操作如下: ❶ 先把欲染色菌株涂片,固定; ❷ 用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初染; ❸ 用Lugol氏碘液媒染; ❹ 用95%乙醇脱色; ❺ 用碱性蕃红染色液复染。 在一定的条件下,有些细菌初染的紫色不被乙醇脱掉,有些细菌可被脱去初染的紫色,而被复染的蕃红染成红色(因细胞壁结构不同而异)。染色后再经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可明显地把细菌分为两大类:紫色为革兰氏阳性细菌(G+),红色为革兰氏阴性细菌(G-)。 海洋细菌大多数为革兰氏阴性,少数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和杆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