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雷公藤(图48)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雷公藤(图48) 本品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的全株。主产浙江、江苏、安徽、福建等地。叶夏季采、花、果实夏秋采、根秋季采。 【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扭曲,长可达3m或更长,直径0.5~3cm,表面土黄色,粗糙,具细密纵向沟纹,外皮易脱落,露出橙黄色内皮,皮部易横向环状断裂,露出黄白色木部。质坚硬,难折断,断面呈纤维性,周边橙黄色,皮部红棕色或红褐色,木部黄白色,密布针眼状孔洞。气特异,味苦,微辛。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杂质,洗净。 (二)切制 茎与根分开,洗净,放通风处晾干,切段。 【性味归经功效】 寒、苦。有大毒。归心、肝经。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应用】 1.风湿痹痛,或历节疼痛,痛处红肿,手脚屈伸不利、骨节渐大等治疗以上诸证,可单用内服外敷,或与其他祛风湿、活血化瘀药配伍。 2.痈疔恶疮等 本品善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疗疔疮,可单用捣烂外敷,亦可与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等同捣烂外敷。治疗痈肿,可与蟾酥配伍,相须为用,捣烂外敷治疗腰带疮,常与乌药为末,调搽患处。 3.治疗皮肤瘙痒 将其叶捣烂擦患处。 【用法及注意事项】 本品大毒,内服宜慎,外用适量,捣烂或研末外敷、调擦。外敷不可超过半小时,否则起泡。孕妇、体弱者忌用。 使用时应严格剥净二层根皮,以木质部分入药。雷公藤对机体的作用:对胃肠道局限刺激;对吸收后产生中枢神经系统视丘、中脑、延髓,小脑及脊髓的损害,并能引起肝、心出血与坏死。一般中毒症状:头晕、心悸、无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肝肾区疼痛,血便等。对患有心、肝、肾、胃等器质性疾病患者及孕妇应禁用。用时中毒,应立即停药。中毒后措施,除催吐、洗胃、灌肠、导泄外,可服鲜萝卜汁125g或炖莱菔子250g,或浓茶、羊血等解毒。 【备注】 《中国药用植物志》:“雷公藤、苦、涩、寒。有毒,功能舒筋活血,祛风除湿,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 根中含生物碱,有雷公藤定碱、雷公藤增碱、雷公藤春碱等;此外尚含大环生物碱,如南蛇藤肉桂酰胺碱等;二萜环氧化合物:雷藤甲素、雷藤乙素、雷藤酮等;尚含雷公藤红(南蛇藤醇)、卫矛醇等。 现代发现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或抗艾滋病病毒有一定疗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