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雕版印刷技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雕版印刷技艺 雕版印刷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印刷形式。 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的《金刚经》(现存大英博物馆)。 雕版印刷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将书稿的写样写好后,使有字的一面贴在板上,即可刻字,刻工用不同形式的刻刀将木版上的反体字墨迹刻成凸起的阳文,同时将木版上其余空白部分剔除,使之凹陷。板面所刻出的字约凸出版面1~2毫米。用热水冲洗雕好的板,洗去木屑等,刻板过程就完成了。 印刷时,用圆柱形平底刷蘸墨汁,均匀刷于板面上,再小心把纸覆盖在板面上,用刷子轻轻刷纸,纸上便印出文字或图画的正像。将纸从印板上揭起,阴干,印制过程就完成了。一个印工一天可印1500~2000张,一块印板可连印万次。 从某种角度说,雕版印刷优于铸造活字。 像中文这样的语言有很大的字符集的情况下,雕版印刷在初期投入时会更便宜一些。这个工艺也具有更多的艺术绘画的自由,例如图画和图表的绘制。 目前唯有扬州还保存著这项技艺,扬州中国雕版博物馆里保存的近30万块雕版版片也是国内罕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