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陈舒永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陈舒永

【生卒】:1920—

【介绍】:

中国现代心理学家,专长实验心理学。

河北省易县人。1943年燕京大学心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45年入该校研究院学习语言学,1948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并升任讲师。1952年院系调整转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专业。1978年改为心理系,任副教授,并兼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北京市心理学会理事长和北京市运动心理学会副主任等职。

陈舒永早期从事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工作,1945-1951年先后在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调查嘉戎、仡佬、仲家和白族的语言,并著有《仡佬语的研究》一书。

1952年以来陈舒永主要从事心理学的教学工作,开设过应用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和实验心理学等课程,还讲授过反应时间、运动技能、颜色视觉等专题课程。

为教学的需要,他负责建立了心理实验室,编写了《实验心理学》、《心理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实验设计》、《心理实验指导》等讲义,改进和设计了多种心理实验及演示仪器。30多年来,为培养我国实验心理学的教学和科研人材作出了重要贡献。1983年他和赫葆源等合写并由他统编的《实验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有选择地系统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心理学实验的基本的和新近的材料,是国内出版的第一本较为系统的实验心理学著作。

陈舒永的许多研究工作都是从个体差异的角度,围绕人员选择的问题进行的,带有显著的实践意义。

他曾用实验证明,把辨色力简单地分为色盲和正常两类,并用传统的色盲测验图片来决定一个人的辨色力能否学习某些专业是值得怀疑的;他提出,应该根据各专业所要求的辨色力,将其分成几个类型,再按各类型的具体要求制定辨色力检查法(《在专业选择中处理色盲问题的初步探讨》,《北京大学学报》,1958)。他还和杨博民用实验证明动觉后效和受暗示性可作为术前预测针刺麻醉效果的指标,并对针刺镇痛的机制提出了假设(《动觉后效与重量暗示和针刺前后痛觉变化的关系》,普通心理与实验心理论文集,1983)。

他们还改进了动觉后效的测定方法,使之能成为一个简便易行的人员选择的指标(《动觉后效的个体差异》,《心理学报》,1982)。

在运动心理学方面,他分别与武汉体院和北京射击场协作,共同承担了几项国家体委确定的科研项目。

他领导的关于运动员心理选材的研究,发表了《一些个性特征的测定和它们与某些运动成绩的关系》(《体育科学》,1982)、《六种心理特点与体育运动的关系》(《武汉体院学报》,1982);在《射击参考资料》上,发表了《念动训练与动作控制》等四篇关于影响运动成绩发挥的心理因素的研究,以及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研究的论文。

此外,陈舒永在《关于使用差异显著性考验的几个问题》(《心理科学通讯》,1983)一文中,对心理学运用统计考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肯的批评和建议。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5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