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阿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阿魏 中药名。 出《唐本草》。别名:熏渠,魏去疾,阿虞,哈昔泥,五彩魏。为伞形科植物阿魏Ferula assafoetida L.,新疆阿魏Ferula caspica Marsh-Bieb.,阜康阿魏的树脂。阿魏多年生草本,具强烈蒜臭。 初生时只有根生叶,至第5年始抽花茎;花茎粗壮,高达2米,具纵纹。花期3月。果期4月。5月植物枯萎死亡。 生长于金沙地带。分布伊朗等地。新疆阿魏多年生草本,高50~200厘米。生于戈壁滩及荒山上。 分布新疆。未开花前采收。 挖松泥土,露出根部,将茎自根头处切断,即有乳液自断面流出,上面用树叶覆盖,约经10日渗出液凝固如脂,即可刮下。再将其上端切去一小段。 如上法采收,每隔10天一次,至枯竭为止,共约3个月。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防热。 阿魏商品多数由球粒凝聚而成大小不等的块状。外表暗黄色或黑棕色,贮藏日久,则变为红棕色,新的破折面为乳白色或浅黄棕色,或红棕色交错,通称为“五彩阿魏”。 新疆阿魏的树脂为灰白色至浅棕黄色的脂膏状物,硬度如白蜡,质轻,断面稍现孔隙,纯净而无杂质。 加水研磨,成白色乳状液。 具强烈而持久的大蒜样臭气,味苦辣如蒜样。产新疆。 味苦辛,性温。《唐本草》:“味辛,平,无毒。”入肝,脾,胃经。 《本草经疏》:“入足太阴、阳明经。”功能消积,杀虫。治癥瘕痞块,虫积,肉积,心腹冷痛,疟疾,痢疾。 《新疆中草药手册》:“治神经衰弱,慢性气管炎。”外用:熬制药膏或研末入膏药内贴。 内服:入丸、散0.9~1.5克。脾胃虚弱及孕妇忌服。 《医林纂要》:“多服耗气昏目。” 后4味俱炒燥,研为细末,以阿魏热酒熔化,和入为丸,黍米大。每早晚各服6克,白汤下。妇人病此,本方加当归、川芎、干漆(俱酒炒、各30克)(《何日中手集》)。 外用大黄60克,白芥子90克,木鳖子21个(去壳),穿山甲,肉桂,川独活各45克,乱发60克,用香油1200克,煎黑去渣,待油冷凝,入锅内,乘油冷时加水飞净细炒燥黄丹600克,将油煎滚,用铁箸不住手搅,以黄丹黑熟,软硬得所,提起,将凝,加入阿魏、乳、没、硝4味细末在内搅匀,即成膏矣。凡贴膏药时,先用芒硝研细,随患处铺半指厚,以纸盖定,用热熨良久,如硝耗,再加熨之,二时许,方贴膏药(《何日中手集》)。 阿魏含挥发油、树脂及树胶等。块状品所含的无机杂质有的可达60%以上。 挥发油中含蒎烯,并伴有多种二硫化合物。其中仲丁基丙烯基二硫化物约占45%,是本品特殊蒜臭的原因。树脂中含阿魏酸及其酯类,还有法呢斯淝醇A、B、C等。本品与盐酸共煮,则易产生伞形花内酯,在碱性溶液中呈现蓝色萤光。 从阿魏根或根茎切开后所得之橡胶树脂即阿魏,有特异的臭气,味苦而辛,能自肠胃道吸收,但肠道手术后3天内不宜使用,可用作刺激性祛痰剂。阿魏煎剂在体外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1∶1600)。与硫黄、槟榔及肉桂合用,作为煎剂预先给小鼠灌胃,可减少小鼠感染血吸虫尾蚴后之成虫发育率。 水浸剂在急性试验(犬静脉注射)及慢性试验(大鼠)中,能延长血凝时间,并能显著降低血浆对肝素的耐受力。 新疆阿魏的水煎剂或水-醇提取液,对离体蛙心能降低其心跳振幅,增加心率;静脉注射于犬,可使血压有短暂的降低。1:1000煎剂能引起离体豚鼠子宫的强烈收缩;而水-醇提取物则无效。二者对动物的毒性均不大。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