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钗子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钗子股 【名称出处】:《海药本草》 【概况】: 异名 金钗股、三十根(《本草拾遗》),松寄生、虫寄生、海斑虎(《质问本草》),檀香线、锡朋草(《福建民间草药》),龙须草(《实用中草药》)。 基源 为兰科钗子股属植物钗子股的根或全草。 原植物 钗子股Luisia morsei Rolfe 历史 原名金钗股,首载于《本草拾遗》曰:“金钗股生岭南及南海山谷,根如细辛,每茎三、四十根。”《海药本草》云:“缘岭南多毒,家家贮之。”李时珍补述道:“金钗股……其状如石斛也。”根据传统的称呼和分布区、植物形态的论述,应为本种。 形态 附生兰。高约15cm。茎坚硬,圆柱形,粗约5mm;叶2列,肉质,圆柱形,长9~13cm,径约1mm,顶端钝,基部具筒状革质鞘,干后表面起皱褶。总状花序长1~1.5cm,具少数花;花苞片覆瓦状排列,宽卵形;花绿色带暗紫红色;萼片和花瓣近相等,矩圆形,长约6mm,宽约3mm,顶端钝;中萼片凹,侧萼片在背面近先端具狭翅;唇瓣分前后唇,比萼片略长,后唇宽三角形,前唇卵状菱形,上面具乳突,顶端微凹,唇盘基部凹陷;合蕊柱短;花粉块2枚。蒴果棒状纺锤形。花期初夏。(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5册.751页.图8331)。 【药性】: 性味 辛、苦,平。 ❶ 《本草拾遗》:“辛,平。小毒。 ” 归经 《闽东本草》:“入肝、肾二经。” 功效 催吐解毒,祛风利湿。 主治 疟疾,痈疽,风湿痛,水肿。 ❶ 《本草拾遗》:“解诸药毒,人中毒者煮汁服之。亦生研,更烈,必大吐下。 如无毒,亦吐,去热痰疟瘴,天行蛊毒,喉闭。” ”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福建民间草药》:“解诸药毒:鲜钗子股叶60~120g。洗净捣烂,绞汁200ml服下,毒随吐下而解。” ” 食疗 《福建民间草药》:“治水肿:鲜钗子股根24~36g(干品15~24g),猪脚(23~24cm)1个,酌加水煮2小时。饭前服食,日1次。 ” 。【医药家论述】:❶ 陈藏器《本草拾遗》:“金钗股,生岭南山谷。根如细辛,每茎三四十根。” 又,忍冬藤解毒亦号金钗股,与此同名云。”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