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施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施旺

施旺1810~1882ShiwangT. Schwann

德国动物学家,细胞学说的创立人之一。出生于德国诺伊斯。他先就读于科伦的耶稣学院,随后又在波恩、维尔茨堡和柏林大学学医,1834年在柏林大学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接着为德国著名生理学家缪勒(J. Muller,1801~1858)当了4年助手。1839年离开德国到了比利时,1839~1848年在卢万的罗马天主教大学任解剖学教授,随后又在列日大学任解剖学教授,直到1882年在科伦去世。
早在1833年,法国化学家佩耶 (A. Payen,1795~1871)就从麦芽中分离出一种酶。次年,施旺着手研究消化过程。两年后,他从胃粘膜中分离出一种能消化蛋白质的化学物质,他称之为胃蛋白酶。这是从动物组织中分离出来的第1种酶。1836~1837年,施旺研究发酵,指出糖的发酵是活酵母细胞生命活动的结果。后来,他又创造了“新陈代谢”一词,以表示活组织中的化学变化。他的发酵研究遭到了以德国化学家乌勒 (F.Wohler,1800~1882)和李比希(J. von Liebig,1803~1873)的攻击,使他不得不离开德国。直到19世纪50年代巴斯德的发酵研究成功后,施旺的观点才得到公认。同时施旺还研究过有机物的腐败,目的是驳斥当时还影响着某些科学家的自然发生说。
1839年,施旺出版了《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一致性的显微研究》一书,系统地阐述了细胞学说。一年前,施莱登已提出植物方面的细胞学说,施旺将这种观点扩展到动物,并加以明确的阐述。施旺借助从各种动物组织得来的大量实例,在上述著作中断言,所有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均由细胞或细胞产物构成,每个细胞的生命活动,均从属于整个生物的生命活动。细胞学说提出后不久就被人们广泛接受。如今,它已成了生物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施旺还研究了环绕神经轴突的髓鞘细胞(即施旺细胞); 并探讨过食道上部横纹肌的功能。

☚ 达尔文   微尔和 ☛
施旺

施旺

施旺(Schwann,Th. 1810~1882),十九世纪德国动、植物学家。生于莱茵省诺依斯(Neusse)镇。就学于符茨堡(Würzburg)及柏林(Berlin)大学。1834年在著名生理学家穆勒(Müller,J.)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并任助手多年。后任鲁因大学解剖学教授和黑济大学比较解剖学教授。1839年发表《动植物构造及生长相似性之显微研究》。论述了细胞结构是一切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性。他将施莱登(Schleiden,M. J.)与自己的发现概括起来,论证了动、植物均由细胞组成。此外,施旺研究动物结缔组织时,发现生物体有些部分不是由细胞组成,因此,他将细胞学说修正为“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及细胞产物组成”,他以“细胞质体”一词形容已经定名为“原生质”之生命物质,并以“新陈代谢”一词表示细胞内进行的一切化学过程。施旺认为细胞不但是生物的构造单位。而且是生命单位。他虽曾被动地接受了施莱登提出的错误的细胞增殖概念,但其对细胞研究的卓越业绩,为细胞学说的奠立及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施莱登   皮罗戈夫 ☛
0001395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