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金本位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金本位制 一种货币组织制度或货币本位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一国货币的价值法定为固定数量的黄金;国内通货采用金币或纸币等形式,后者根据需要可以按照法定比率兑换成黄金。完整的金本位制需要两个基本条件:其一是货币当局有义务按照规定的比率把任何数量的国内通货兑换成黄金;其二是个人可以自由地进出口黄金。 金本位制为公众所信任,国际性强而且价值稳定。 它自动运转而且很少需要政府管理。货币当局在正常性情况下使黄金的买价与卖价之间有一个较少的差额,主要是为了弥补铸币成本或从一国向另一国运载黄金的费用。 在货币史上,金本位制曾经出现多种形式:(1)金流通本位制。 金币参与流通,货币当局的义务是出售金币。(2)金块本位制。 金币不参与流通,禁止自由铸造金币。货币当局的义务是以有限的形式出售金币。(3)金汇兑本位制。货币当局把国内通货与另一个本身是以金本位为基础的通货进行兑换。 英国在1914年以前一直采用金流通本位制,在1925-1931年则实行金块本位制 金本位制通常被认为有助于在一定范围内稳定一国根据其它金本位通货所衡量的汇率。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如果中央银行没有采取补偿性措施的话,它将导致黄金外流,从而造成货币供给收缩。按照传统的货币数量论为基础的金本位调整理论,如果货币价格和收入具有伸缩性,则货币供给的下降将造成国内价格相对其它国家的价格下降。如果汇率是固定的,这将刺激出口,抑制进口,从而恢复国际收支平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