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戏剧春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戏剧春秋

戏剧春秋

五幕七场话剧。夏衍等著。1943年10月作。1943年11月重庆未林出版社初版。1944年5月增订本。现代剧丛之一。

☚ 清宫外史第一部——光绪亲政记   杏花春雨江南 ☛

戏剧春秋

戏剧春秋

三幕七场话剧。夏衍、于伶、宋之的合著。1943年11月重庆未林出版社初版。1943年11月14日中国艺术剧社在重庆首演。后又在成都、桂林、永安、上海等地相继演出。剧本原拟通过一个戏剧工作者的经历来反映中国话剧艺术发展的历史。写作过程中作者追忆往事,不得不改变计划。戏从“五四”时期开始结束于“八一三”抗战前夕,从文明新戏、爱美剧、话剧到救亡演剧队成立准备出发为止。以深刻的现实内容和生动的艺术形象,展现了我国话剧工作者艰辛创业和团结战斗的坎坷历程。这里包含着广大戏剧工作者的成功与失败,光荣和耻辱,血汗和眼泪,长处和弱点,也包含着作者的心声和泪影。它热情歌颂话剧艺术“拓荒者”的功绩。这是我国第一部反映话剧工作者斗争生活的戏剧,演出后受到普遍的重视和赞赏。同时,给广大苦守戏剧工作岗位的同志,带来极大的鼓励。重庆《新华日报》发表文章指出, “短短的几十年的中国新剧运动史,是一部交炽着血和泪的历史,……从1907年到今天,我们民族所遭际的是一大串说不尽的苦难和辛酸。这三十年间,多少负天下兴亡重责的‘时贤’,多少被期待为‘国士,的读书人,都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和本份,而‘人下人’的‘戏子’们,在士大夫的蔑视和作贱中,却默默地把‘救国’当作自己的责任,而大胆地放在自己的肩上”。(杜镜若:《〈戏剧春秋〉先读所感》) “《戏剧春秋》的上演,道出了二十余年戏剧运动的艰辛和困苦,使一些观众们体会到了这隐藏于欢乐后面的辛酸和血泪”。“血泪不复是白流的,艰辛不复是枉费的, 《戏剧春秋》是一股暗流,当这暗流能通过大多数人的心窝时,那将是冲破一切艰难和困苦,使成功到来的时候” (克立: 《看当今的剧人们》)。1944年5月,新中国剧社以《戏剧春秋》参加在桂林举行的“西南剧展”演出,引起强烈的反响,被称颂为一出富有时代意义的史剧。

☚ 风雪夜归人   称心如意 ☛

戏剧春秋

戏剧春秋

月刊。1940年11月1日创刊于桂林,1942年10月30日2卷4期后未见出版。抗战时期“文化城”桂林的重要戏剧刊物。田汉主编,先后担任编辑工作的有欧阳予倩、夏衍、杜宣、许之乔和洪深等人。1940年,大后方文化界就民族形式问题展开论争,该刊分别在重庆、桂林两地召开了戏剧的民族形式问题座谈会。郭沫若、茅盾、阳翰笙、胡风、老舍、洪深、马彦祥、章泯、应云卫、贺绿汀等四十余位作家和电影、戏剧、音乐工作者与会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第2期起连载了田汉等人撰写的发言纪录。同期还发表了茅盾《旧形式·民间形式·与民族形式》一文。1942年,该刊社还曾在桂林召开历史剧问题座谈会,并在2卷4期上刊登了发言纪要。同期还发表了柳亚子、邵荃麟、周钢鸣、安娥等人的文章。辟有“戏剧春秋”专栏,集中发表进步文化工作者对剧运发展的意见和评论,撰稿人有郭沫若、夏衍、熊佛西、杜宣、宋之的、华嘉等。戏剧理论部分多为外国艺术理论译作,主要译者为瞿白音、曹葆华、焦菊隐和章泯等。刊物先后刊载各种创作剧本20余部。其中有郭沫若的五幕剧作《高渐离》、洪深的四幕剧作《回到祖国》、杜宣的剧本《英雄的插曲》等。1卷5期还发表了田汉祝贺郭沫若五十寿辰的长诗《南山之仆》。

☚ 青年戏剧   电影与戏剧 ☛
戏剧春秋

《戏剧春秋》

戏剧刊物。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南分会于1982年5月创办,为不定期4开小报,内部发行,朱力士主编。至1987年共出97期。1990年,周峥嵘、范正明、丁楠先后任主编,至1996年底共出刊39期。发表各类剧本110多个,其中小品占百分之五十。设有“评论”、“研究”、“知识与鉴赏”、“剧团、剧人、剧事”等专栏。

☚ 《湖南戏剧》、《剧海》、《艺海》   美术、书法、摄影 ☛
0000564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7: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