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花生
【概况】: 异名 决明(《本经》)。 基源 为豆科决明属植物决明或钝叶决明的叶或全草。 原植物 决明Cassiia tora L.(Cassia obtusifolia L.) 历史 本品始见于《食疗本草》,谓其:“主明目,利五脏。” 余项参见“决明”条。 。【化学】: 全草含D-甘露醇、蜂花醇(Myricyl alcohol)、β谷甾醇、葡萄糖。 叶含山柰酚-3-二葡萄糖甙[1]。根含胆碱。茎、叶、荚含胡芦巴碱、水苏碱(l-Stachydrine)、胆碱、甜菜碱。种子含大黄素、大黄酸、钝叶决明素、黄决明素、大黄酚、大黄酚蒽酮、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此外尚含 酮(Xanthone)类成分红夫刹林(Rubrofusarin)和去甲基红夫刹林(Norrubrofusarin)[2]。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137 [2]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15 。【药性】: 性味 ❶ 《新华本草纲要》:“全株:味微苦、咸,性微寒。” ❷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性凉,味苦、甘。” 功效 祛风,清热,明目,通小便,止呕吐。 主治 ❶ 《履巉岩本草》:“治肝毒热。” ❷ 《本草汇言》:“利五脏,解一切蕴热。” ❸ 《新华本草纲要》:“用于流感,视觉模糊,肺出血。根用于消瘦,小儿疳积,创伤,蛇咬伤,驱虫。 叶用小儿疳积,又作为泻药。种子用于慢性便秘,肝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青光眼,夜盲症,目赤多泪,又能降血压等。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治流感,感冒:野花生全草10~15g,水煎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