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芋叶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 基源 为天南星科芋属植物野芋的叶。 原植物 野芋Colocasia antigurum Schott et Endl. 余项参见“野芋”条。 【化学】: 含甾醇[1],胡萝卜素[2]、多糖[3]和亚麻酸类化合物[4]。 参考文献 [1] CA 1980;93:237544p [2] CA 1993;118:37837j [3] CA 1994;119:51651w [4] CA 1994;119:48001d 【药性】: 性味 《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性寒,味辛、涩。有毒。” 功效 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 疔疮,无名肿毒。《纲目》:“捣涂毒肿初起无名者即消。亦治蜂虿螫,涂之。”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江西《草药手册》:“治指疔:鲜野芋叶、鲜旱莲草等份,白矾少许,同捣烂敷患处。” ❷ 江西《草药手册》:“治疖肿毒;野芋叶适量,生姜15g,甜酒酿30g,共捣烂敷患处。” ❸ 江西《草药手册》:“治土鳖,咬伤:野芋根和芝麻根共研碎,敷伤处。” 单方应用 ❶ 《纲目》:“治疔疮,无名肿毒,蛇咬伤,蜂虿螫伤;野芋捣敷。” ❷ 《江西草药》:“治急性颈淋巴腺炎:鲜野芋根1个,切片贴患处,包扎固定,待局部出现热、痒、红疹时,即取下涂以龙胆紫即可。” ❸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痈疖肿毒,创伤出血,虫蛇咬伤:野芋叶适量,捣烂敷伤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