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酢酱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酢酱草

中药名。

见《唐本草》。别名:酸浆草、酸草、三叶酸草、雀儿草。

为酢浆草科植物酢酱草Oxalis corniculata L.的全草。酢酱草为多年生草本。

茎葡萄或斜升,多分枝,长达50厘米,上被疏长毛,节节生根。叶互生,掌状复叶,叶柄长2.5~5厘米;托叶与叶柄连生,形小;小叶3枚,倒心脏形,长达5~10毫米,无柄。

花1至数朵成腋生的伞形花序,花序柄与叶柄等长;苞片线形;萼片5,花瓣5,黄色,倒卵形;雄蕊10,花丝下部联合成筒;子房心皮5,5室,花柱5,离生,柱头头状。蒴果近圆柱形,长1~1.5厘米,有5棱,被柔毛,熟时裂开将种子弹出。种子小,扁卵形,褐色。

花期5~7月。生于耕地,荒地或路旁。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味酸,性寒。入大肠、膀胱经。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消肿解毒。治泄泻,痢疾,黄疸,淋病,赤白带下,麻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疔疮,痈肿,疥癣,痔疾脱肛,跌打损伤,汤火伤。

《唐本草》:“食之解热渴。”又云:“主恶疮瘘捣敷之,杀诸小虫。”《本草纲目》:“主小便诸淋,赤白带下,同地钱、地龙治砂石淋;煎汤洗痔痛脱肛;捣敷汤火蛇蝎伤。”《本草图经》:“治妇人血结不通,净洗细研,暖酒调服之。”《医林纂要》:“补肺泻肝,除热气,去瘀血,敛阴。”内服:煎汤,6~12克(鲜者30~60克);捣汁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捣敷、捣汁涂、调敷或煎水漱口。
❶ 治尿结尿淋:酢浆草60克,甜酒60克。

共同煎水服,日服3次(《贵阳民间药草》)。
❷ 治二便不通:酸草一大把,车前草一握。

捣汁入砂糖3克,调服一盏;不通再服(《摘元方》)。
❸ 治小便不通,气满闷:酢浆草一握。

研取自然汁,与醇酒相半,和服;不饮酒,用甘草3寸,生姜-枣大,锉,同研,用井华水五分盏,滤取汁和服亦得(《圣济总录》)。
❹ 治齿龈腐烂:鲜酢浆草和食盐少许,捣烂绞汁,用消毒棉花蘸汁,擦洗患处,一日3~5次(《江西民间草药》)。
❺ 治跌打新老损伤:鲜酢浆草四份,葱头2份,生姜1份,酒酿糟5份。同杵烂,炒热,布包熨之,俟温敷伤处(《江西民间草药》)。
❻ 治汤火伤:鲜酢浆草洗净捣烂,调麻油敷患处(《闽东本草》)。现临床用于❶ 治疗失眠:取酢浆草5000克、松针1000克,加水8000毫升,煎1小时,过滤去渣;另取大枣500克捣碎,加水2000毫升煎1小时,过滤去渣。

将两液混合,加适量糖及防腐剂备用。每服15~20毫升,每日3次。

❷ 治疗传染性肝炎:取酢浆草30克,瘦猪肉30克炖服。每日1剂,连服1周。

茎叶含多量草酸盐。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则无效。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1: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