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酢酱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酢酱草 中药名。 见《唐本草》。别名:酸浆草、酸草、三叶酸草、雀儿草。 为酢浆草科植物酢酱草Oxalis corniculata L.的全草。酢酱草为多年生草本。 茎葡萄或斜升,多分枝,长达50厘米,上被疏长毛,节节生根。叶互生,掌状复叶,叶柄长2.5~5厘米;托叶与叶柄连生,形小;小叶3枚,倒心脏形,长达5~10毫米,无柄。 花1至数朵成腋生的伞形花序,花序柄与叶柄等长;苞片线形;萼片5,花瓣5,黄色,倒卵形;雄蕊10,花丝下部联合成筒;子房心皮5,5室,花柱5,离生,柱头头状。蒴果近圆柱形,长1~1.5厘米,有5棱,被柔毛,熟时裂开将种子弹出。种子小,扁卵形,褐色。 花期5~7月。生于耕地,荒地或路旁。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味酸,性寒。入大肠、膀胱经。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消肿解毒。治泄泻,痢疾,黄疸,淋病,赤白带下,麻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疔疮,痈肿,疥癣,痔疾脱肛,跌打损伤,汤火伤。 《唐本草》:“食之解热渴。”又云:“主恶疮 共同煎水服,日服3次(《贵阳民间药草》)。 捣汁入砂糖3克,调服一盏;不通再服(《摘元方》)。 研取自然汁,与醇酒相半,和服;不饮酒,用甘草3寸,生姜-枣大,锉,同研,用井华水五分盏,滤取汁和服亦得(《圣济总录》)。 将两液混合,加适量糖及防腐剂备用。每服15~20毫升,每日3次。 ❷ 治疗传染性肝炎:取酢浆草30克,瘦猪肉30克炖服。每日1剂,连服1周。 茎叶含多量草酸盐。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则无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