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道德否定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道德否定论 古代印度“六师”哲学理论之一。 在汉译佛教中称为“无因无缘论”。由富兰那·迦叶(Pūra na Kassapa,约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提出,认为一切事物的产生、变化和消亡均是偶然的因素,善恶没有固定的标准,不过因社会习俗而得名,社会所谓善恶,未必就是真正的善恶,因此为善为恶均无业报。并且明确提出:“残害生命、取非所与、逾人家墙、劫盗掠夺、与人妻通、口为妄语,行如此事,非为恶也。”“不因布施、不因调御、不因禁戒、不因实语,而生功德,亦无福报。”对一切宗教道德均持怀疑和否定态度,试图通过否定善恶标准来对抗婆罗门教所主张的因果业报和祭祀万能的正统派观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