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达主义
西方现代文艺流派之一。 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5年,法籍诗人特里斯唐·查拉在瑞士苏黎世与一些青年诗人组成文艺小组,次年从一部字典中随意翻得“Dada”一词命名。 小组以反对一切有意义的事物、一切传统、一切常规,包括被认为有意义的文艺为宗旨,主张以梦呓般的语言、怪诞荒谬的形象表现不可思议的事物。 这是当时部分青年痛恨战争,表示要摧毁旧的精神世界才能产生新的精神世界的思想反映。 达达主义者的精神状态是虚无主义的,以“破坏一切”作为行动准则,但要的是无目的、无理想的生活。他们把诗歌也看作一种“活的力量”的表现,狂悖混乱的结晶,可以出口成诗。 戏剧可以“胡说乱道”。1919年,布列东、阿拉贡和苏波在巴黎创办与一般文学相反的《文学》杂志。 接著查拉到巴黎,《文学》杂志成了达达主义的喉舌,一度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它标榜极端的虚无主义,必然昙花一现,到1921年,即被超现实主义所代替。 1924年达达主义团体基本上瓦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