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赋
中国古代文体名。 实为辞和赋两种文体的合称。辞,即楚辞体,起于战国时楚国,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故又称骚体。作品长干抒情且富于浪漫气息,篇幅、字句较长,形式也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气。 赋,本意诵,《汉书·艺文志》说:“不歌而诵谓之赋。”战国赵人荀卿《赋篇》最早以“赋”名篇。汉人把屈原、宋玉的辞和荀卿的赋统称为辞赋。但汉初已逐渐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既继承《楚辞》形式上一些特点,讲究文采、韵律和节奏,又吸收了战国纵横家铺张的手法,更趋散文化,经常使用排比整齐的句法,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又称汉赋。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是代表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