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载漪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载漪 【生卒】:1856—1922 【介绍】: 清王室皇族。 爱新觉罗氏,咸丰皇帝之侄。1860年(咸丰十年)出继瑞亲王奕志为嗣,封贝勒。 1889年加郡王衔。 1893年任御前大臣。 1894年封端郡王。戊戌政变时,是发动政变的重要策动者之一,颇得慈禧的宠信,使其掌管虎神营。1900年1月24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无子,册立载漪次子溥 时值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宗旨兴起于山东,其王府某教习向载漪盛赞义和团素以“扶清灭洋”为志,甘愿报国捐躯,且刀枪不入,法术甚灵。 刚被免职的山东巡抚毓贤更向载漪夸奖义和团忠勇可靠,载漪深信不疑,与其多次密议“抚拳灭洋”,并入奏慈禧,请她召见拳首,面试其技。慈禧本不信拳,经载漪等人用多种方式潜移己意,使她由不信到怀疑,从怀疑到一定程度的相信。载漪不但命令虎神营官兵练习义和拳术,还在其王邸设立拳坛,由拳民护卫,朝夕必拜。 此时,以载漪为中心迅速组成了一个拥立溥 10日,受命管理总理衙门,其追随者礼部尚书启秀等也同时被任为该衙门大臣。22日,又受命与徐桐等掌管军务。 此时,凡载漪有请,慈禧无不允从。早在5月下旬,载漪在其王邸与义和团首领密议引导团民揭旗进入北京内城。6月9日以后,在载漪、刚毅导引下,大批义和团进入北京。13日,载漪召见义和团各团首领,由是义和团遍布京师。在16日至19日的御前会议上,他极力强调拳民出自田间,出万死于不顾,其法术又最灵验,正可恃以灭洋,报仇雪恨,并推荐董福祥任统帅。对于反对己见者,他动辄呵斥训诫,曾当面呵斥军机大臣王文韶,怒责许景澄、袁昶所奏不合,怒骂立山是汉奸,甚至对光绪帝也出言不逊。 19日,他提议攻打公使馆,得到慈禧许可,他企望藉此以达到使馆朝夷,皇位夕易的目的。21日,清廷宣布对列强“宣战”,对义和团“招抚”。 载漪对反对者进行了无情的打击。他炮制要杀“一龙、二虎、三百羊”的舆论。“一龙”指光绪帝,“二虎、三百羊”指李鸿章等反对他的洋务派官僚。6月25日,他和载勋率领团民60余人进入皇宫,以查验二毛子为名,大有弑君之意,被慈禧太后制止。 他又奏请杀李鸿章等人,被军机大臣荣禄和慈禧太后所阻。7月18日和8月11日,在慈禧太后的支持或默许下,载漪勾结刚毅等先后将其反对者吏部左侍郎许景澄、太常寺卿袁昶(均为总署大臣)、兵部尚书徐用仪、内阁学士联元、前户部尚书立山等五大臣不经审讯即处以死刑。 凡附己者在慈禧的认可下,立即予以擢升。顺天府尹何乃莹升左副都御史,给事中王培佑升顺天府尹,载勋为步军统领,崇绮为户部尚书。 8月15日,北京沦陷时,载漪随慈禧仓卒西逃。8月25日,在西逃途中被任为军机大臣。 9月25日被免职。在《辛丑条约》谈判过程中,载漪被列强指责为“首祸”。 1900年11月13日,被革去爵位,发配新疆,永远监禁。当他闻知溥 11月13日,溥 1922年贫病交困而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