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Y理论
亦称“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 认为X理论并非一无是处,Y理论也不是万应灵丹,而是各有其用,不能一概而论。主要应从实际情况出发,随机应变,使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同企业的工作性质和人的素质配合适当,才能满足每个人的需要,提高生产率。 超Y理论是美国管理学者莫尔斯(J.J.Morse)和洛希(J.W.Lorsch)于1970年提出的。 他们选择四个单位,分为两组,每组一个工厂和一个研究所,进行对比试验,分别按照X理论和Y理论进行管理。 试验的结果是:按X理论管理的一组,工厂的工作效率高,而研究所的工作效率低;反之,按Y理论管理的一组,工厂的工作效率低,而研究所的工作效率高。这说明:(1)人是怀著各自的需要参加企业工作的。 而人的需要不同。有的人需要规范化的组织结构和规章条例,不习惯参与管理和多承担责任;有的人却需要更多的自主、承担责任和发挥创造性的机会。 但每个人最主要的需要是实现胜任感,这对不同的人可用不同的方法来满足。 (2)上述第一种人的能力和自觉性较差,适于采用X理论的管理方式,第二种人的能力和自觉性较高,适于采用Y理论的管理方式。因此,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要根据企业的工作性质和职工的素质等因素随机应变而决定,使三方面的配合恰到好处。(3)当一个目标达到以后,可以继续激起职工的胜任感,使之为达到新的、更高的目标而努力。 超Y理论为领导权变理论提供了理论根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