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资本循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资本循环 资本运动的基本形式。 资本价值的增值,要经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这些形态变化形成相应的阶段,在每个阶段,资本价值都处在与该阶段相适应的职能形式上。在运动过程中,资本价值得以保存并增值,最后又回到过程开始时它原有的形态上,这个总过程就是资本循环。由于处在这种循环运动中的资本是产业资本,所以又叫产业资本循环。关于资本循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2卷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论述。 马克思指出:“资本作为自行增值的价值,不仅包含著阶级关系,……它是一种运动,是一个经过各个不同阶段的循环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又包含循环过程的三种不同的形式。因此,它只能理解为运动,而不能理解为静止物。 ”(马克思,1975,P.122)资本只有在不断地运动中才能保存自己并产生和实现静止的增值。 资本的循环过程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依次采取三种职能形式:第一个阶段即购买阶段。资本家作为买者出现在市场上,用货币购买商品,完成G-W这个流通行为。G-W表示一个货币额转化为一个商品额,是一般的商品流通。 马克思认为,使一般商品流通的这个行为同时成为单个资本的独立循环中一个职能上确定的阶段的,首先不是行为的形式,而是它的物质内容,是那些和货币换位的商品的特殊使用性质。这些商品是生产资料(Pm)和劳动力(A),即商品生产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 所以,从内容上看,G-W就表现为G- 第二个阶段即生产阶段。资本家作为商品生产者,把购买来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生产消费,完成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这个阶段的运动表现为 在这个阶段,生产要素采取了生产资本的存在形式。生产资本的职能是消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生产出具有更大价值的商品,使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 第三个阶段即出卖阶段。资本家作为卖者出现在市场上,把商品卖掉,换回货币,完成W′-G′这个流通行为。 从形式上看,是WG,是一般商品流通。但是,经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产品,是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是商品资本,这里的商品执行著资本的职能。 马克思指出:“商品能够执行资本的职能,只是由于在它的流通开始以前,它已经现成地从生产过程中取得了资本性质。”(马克思,1975,P.47)商品资本的职能是一切商品的职能,即出售商品,取得货币,完成商品形态到货币形态的转化。 资本价值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说来,已经增值的资本价值,如果不使它的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再生产过程就会停止。 其次,从商品形式到货币形式转化的速度不同,则同一资本价值在产品形成和价值形成中的作用程度就会不相同,再生产也会以不相同的程度扩大或缩小。最后,必须全部完成W′-G′的形态变化,才能全部实现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这里出售商品的数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经过这个阶段,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资本运动处于重新开始的阶段。 资本运动三个阶段的统一,形成它的总循环过程。总循环的公式是: G-W…P…W′-G′ 它的详细公式是: 在这个总运动中,有两个阶段属于流通领域,一个阶段属于生产领域。 资本价值在流通阶段采取的是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形式,在生产阶段采取的是生产资本的形式。资本要依次经过三个阶段,依次采取三种形式并完成相应的职能,资本的循环运动才能正常进行,任何阶段的停顿都会使核心过程受到阻碍。 但是,循环本身又要求资本在循环的各个阶段中保持一定的时间,完成与其形式相适应的职能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采取另一种形式。 资本连续不断的循环表现为: 这样,资本循环本身便呈现三种不同的形式: 货币资本循环G-W…P…W′-G′。 生产资本循环P…W′-G-W…P。 商品资本循环W′-G′-W…P…W′。 资本循环的这三种形式,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产业资本一定的特征,同时又各有片面性,只有把三种循环形式统一起来考察,才能全面了解产业资本运动的实质。如果我们对这三个形式进行总的考察,那么,循环“过程的所有前提都表现为过程的结果”,“每一个因素都表现为出发点、经过点和复归点。 总过程表现为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成为流通过程的媒介,反之亦然。”(马克思,1975,P.116)这三种形式的循环是相互联系,互为前提的,而且一种形式的反复循环已经包含了其他形式的循环。 事实上,任何一个单个产业资本都是同时处在所有这三种循环之中,这三种循环是连续地并列地进行的。只有各种循环形式的连续进行,才有单个产业资本的连续运动。 “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马克思,1975,P.119) 产业资本的连续循环,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全部资本必须按一定比例分割为三个部分,并存于各种不同的职能形式上,使产业资本同时处在循环的三种形式之中;第二,资本的各个不同部分在时间上要相互继起,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这样,三种形式的资本即可同时继续循环。产业资本循环的这两个条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一方面,继起是由并存决定的。 “在这里,每一部分的相继进行,是由各部分的并列存在即资本的分割所决定的。”(马克思,1975,P.119)产业资本只有并列存在于三种形式中,资本的每一部分才能依次经过相继进行的各个循环阶段。 另一方面,并存又是继起的结果。“决定生产过程连续性的并列存在之所以可能,只是由于资本的各部分依次经过各个不同阶段的运动。并列存在本身只是相继进行的结果。”(马克思,1975,P.120)相继进行一旦停顿,并列存在则成为不可能。因此,这些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遭到破坏,资本的某一部分在任何一个阶段上的停滞,都会引起整个循环的中断。这种情况在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期间表现得特别明显。 参考文献: 马克思,1975,《资本论》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 宋涛主编,1988,《〈资本论〉辞典》,山东人民出版社。 许涤新主编,1980,《政治经济学辞典》,人民出版社。 吴树青等主编,1993,《政治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