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贺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贺龙 【生卒】:1896~1969 【介绍】: 1896年3月22日生于湖南桑植洪家关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原名贺文常,字云卿。192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少年时曾与人结伴运盐。 1914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 组织农民武装,先后任桑植县讨袁(世凯)护国民军总指挥、湘西护国军营长。1917年返回湘西,先后任湘西援鄂民军游击司令,靖国军营长、团长等职。 1922年率部入川,任警备旅旅长、混成旅旅长。1924年返湘,先后任澧州、湘西镇守使。1926年8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一师师长,参加北伐战争。 1927年夏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大革命失败后,同年8月1日,与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代理总指挥、革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参谋团委员。起义后率起义军南下广东。 10月失利后,与周逸群等经上海返回湘鄂边,发动和领导武装斗争。1928年2月成立工农革命军北路总指挥部,任总指挥;7月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书记。1929年2月部队改称红四军,任军长。领导开辟了以桑植、鹤峰为中心的湘鄂边革命根据地。1930年7月率部东去洪湖,与红六军合编成立红二军团,任军团总指挥兼红二军军长。1931年3月红二军团改称红三军,任军长兼前委书记。同时任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委员、湘鄂西省委常务委员。率部转战洪湖、襄北等地。 同年11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932年1月指挥红三军取得龙王、文家墩等战斗胜利。同年秋,由于分局领导人“左”倾错误指导,未能挫败敌军第四次“围剿”,退出洪湖,经豫、陕、川边界,向湘鄂边转移。1934年2月,再次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 6月率部进入贵州沿河、印江、德江、松桃及四川酉阳等地区,创建了黔东革命根据地。反对“左”倾错误的“肃反”,保护了一批干部。 1934年10月,率红三军与红六军团会师,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仍任总指挥,并同任弼时统一指挥红二、红六军团,展开攻势,歼灭和箝制了大量敌军,策应了中央红军长征。 同时领导发动群众,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兼任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主席和湘鄂川黔军区司令员。 1935年2月,根据中央指定成立中革军委军分会,任主席。同任弼时、关向应一起认真贯彻遵义会议决议,积极进行反“围剿”作战,取得重大胜利。 1935年11月与任弼时率红二、红六军团开始长征。1936年7月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奉中共中央电令,成立红二方面军,任总指挥。对张国焘分裂党、红军的错误进行了抵制。 随后率部与红四方面军一起北上。10月参加甘南战役后,在甘肃会宁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同年12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团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〇师师长、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1937年9月与关向应等率部开赴晋西北后,积极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建立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38年12月奉命率第一二〇师主力东进冀中,兼任冀中军政委员会书记,统一指挥第一二〇师和冀中三纵队,开展平原游击战,巩固冀中抗日根据地。1940年11月任晋西北军区(后改为晋绥军区)司令员,领导晋绥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1942年6月任陕某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兼西北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统一领导陕甘宁和晋绥地区的军事工作和财政经济建设,渡过抗日战争的艰苦阶段。 出席中共七大,被选为中央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缓军区司令员兼晋绥野战军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西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等职。率领晋绥野战军,协同晋察冀野战军解放了绥东、绥南广大地区,指挥了晋北战役,攻克朔县等八城。 全国解放后,历任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等职。 为发展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加强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错误批判。1969年6月9日不幸逝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彻底平反。 著有《贺龙军事文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