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与货币供给量
具备货币功能的资产才称为货币。 当货币履行计价单位的功能时,它是交易媒介或支付工具。它之所以被人乐于接受并能在流通中与商品和劳务交换位置,原因在于接受者深知货币可用之于交换他所需要的商品与劳务。因而,交易媒介的基本特征根源于普遍的可接受性。就货币具有价值贮体的功能而言,货币的存在能把买卖行为合一的物物交换分解为买卖单独进行的交换形式。 于是,货币的重要性又产生于它可以作为暂时贮存的购买力的性质。 按照上述货币的意义,就产生了货币供给量的决定问题,即如何从一系列具有不同流动性程度的资产中,选择具有货币功能的资产而确定其数量。 西方经济学家在从事实证分析时,往往对家庭与企业部门资产结构内不同程度具有货币功能的资产项目,分别称为不同定义的货币供给量。其中最为常见的定义是,将货币供给解释为政府以外的各经济部门所持有的通货及活期存款。 前者系指现时通用的钞票和铸币;后者指无限制地可按票面等价而兑换成通货币的存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