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豇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豇豆 【概况】: 异名 羊角、豆角(《医林纂要》),浆豆(《贵州民间方药集》)。 基源 为豆科豇豆属植物豇豆的种子。 原植物 豇豆Vigna sinensis(L.)Savi 历史 《纲目》首载,称:“豇豆处处三四月种之,一种蔓长丈余,一种蔓短,其叶俱本大末尖,嫩时可茹,其花有红、白二色,荚有白、红紫、赤,斑驳数色,长者至二尺,嫩时充菜,老则收子。此豆可菜、可果、可谷,备用最多……。”根据以上描述,即为豇豆。 形态 一年生缠绕草本,茎无毛或近于无毛。3出复叶,互生,顶生小叶菱状卵形,长5~13cm,宽4~7cm,先端急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两侧小叶斜卵形,两面无毛,托叶卵形,著生处下延成短距。 总状花序腋生,有花2~5朵;花萼钟状,萼齿5,三角状卵形,无毛;花冠蝶形,淡紫色或带乳白色,长约2cm,龙骨瓣弯拱;雄蕊10,二体(9+1);雌蕊1,子房被短柔毛,花柱沿腹面有淡黄色髯毛。荚果线状圆柱形,长达40cm,下垂;种子肾形。花期6~7月,果期7~8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515页.图2759) 生境与分布 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全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广为栽种。。 【化学】: 有水苏糖、蔗糖、棉子糖、毛蕊花糖(Verbascose)[1,2]、淀粉、粗纤维、寡糖[3,4]、果聚糖,多种糖甙及多元醇类化合物1D-2-氧-(2-D-吡喃半乳糖基)-4-氧-甲基-肌醇、肌醇(Myoinositol)、D-(+)-右旋肌醇甲醚(D-(+)-Pinitol)、半乳糖肌醇(Galactinol)[6]。 豇豆蛋白质类化合物有豆血红蛋白(Leghemoglobin)[8]、储存蛋白(Resere proteins)[9]、白蛋白(Albumin)[10]、胰蛋白酶(Trypsin)[11]、以及各种酶的抑制因子[4,11~13]。氨基酸类有组氨酸(Histid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Leucine)、赖氨酸(Lys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缬氨酸(Valine)、精氨酸(Arginine)、脯氨酸(Proline)、甘氨酸(Glyc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色氨酸(Tryptophon)、刀豆氨酸(Canavanin)[12,14~16]。甾体类有胆甾醇(Chole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7-豆甾醇(△7-Stignasterol)、△5-燕麦甾醇(△5-Avenasterol)[17]。另有维生素C、维生素B1、B2,十八碳烯酸(Octadecenoic acid)19、木质素[4]、各种脂肪酸[17,20]。 微量元素有Ca、Fe、P、S、Mg、K、N、Mn、Mo、Cu、Zn、B[21~23]。 参考文献 [1] J Food Sci 1979;44(5):1317 [2] J Sci Food Agric 1979;30(9):853 [3] Cereal Chem 1981;58(2):135 [4] Haryana Agric Univ J Res 1974;4(4):309 [5] Indian J Agron 1976;21(2):102 [6] Aust J Chem 1977;30(7):1583 [7] Agri Biol chem 1980;44(9):2253 [8] CA 1980;92:107581s [9] CA 1981;95:58090g [10] Biol Nauki 1975;16(1):81,1972;15(8):96 [11] An Acad Bras Cien 1971:43(1): 233 [12] CA 1977;86:70357w [13] CA 1974;81:134792r [14] CA 1977;86:42010j [15] J Food Sci Technol 1975; 12(5):221 [16] Grundfragen Ernaehrungswiss 1971:257 [17] CA 1976; 84:102304d [18] CA 1981;94:45801 [19] Planta 1981;152(6):489 [20] Phytopathology 1995;65(1):91 [21] CA 1978;88:86019g [22] CA 1980;93:237738e [23] Indian J Dairy Sci 1980;(1):108。 【药性】: 性味 甘、平。 ❶ 《滇南本草》:“甘,平。” 归经 入脾、肾经。 ❶ 《得配本草》:“入足太阴经气分。” 功效 健脾补肾。 主治 脾胃虚弱,泻痢,吐逆,消渴,遗精,白带,白浊,小便濒数。 ❶ 《滇南本草》:“治脾土虚弱,开胃健脾。” ”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煮食。 使用注意 《得配本草》:“气滞便结者禁用。”。【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安徽中草药》:“治食积饱胀:豇豆、陈皮、野山楂各9g。水煎,加红糖少许服。” 单方应用 ❶ 《安徽中草药》:“治莽草中毒:豇豆60g。水煎服。” 食疗 ❶ 《四川中药志》:“治小儿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豇豆子30g,糯米草根30g,鸡屎藤15g。炖猪瘦肉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