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访问 拜访 造访 走访 访 过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访问 拜访 造访 走访 访 过访 访问fǎngwèn 拜访bàifǎng 造访zàofǎng 走访zǒufǎng 访fǎng 过访guòfǎng 动词。 表示专门去看望人并和他谈话。 “访问”强调去了解一下所看望的人的情况,有庄重的态度色彩。例如:“那孩子倒也明白道理,她把你当初来访问我的情形说了一遍”(《沫若剧作选》);“平同志,为了我,你这两天跑了几十里路,访问过许多许多人了吧”(《老舍剧作选》);“啊,他就是我要访问的郭书记”(碧野:《月亮湖》);“我们到离金泽市不远的内滩渔村去访问”(冰心:《樱花赞》)。 “拜访”是敬词,有尊敬的和客气的态度色彩。 例如:“那年我初到某大学任教,照例拜访了几位本系里的前辈同事”(冰心:《我的邻居》);“我问军儿,他们老师什么时候有时间,我预备去拜访他”(杨朔:《雪浪花》);“在一个夏天的傍晚,笔者去拜访了孙犁”(《新港》,1979,10);“明年来成都一定到府上拜访”。 “造访”强调前往看望;有郑重的态度色彩和浓厚的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不用。 例如:“晚生向闻老先生淡泊清高,鄙视仕途,故而自惭形秽,不敢贸然造访”(《上海文学》,1982,11);“可是,三个不速之客深夜造访,也使人一时难以捉摸”(《小说月报》,1982,10)。 “走访”强调去看望人的行动和了解某种情况;常用于为公务而去看望、了解的情形。 例如:“新华社记者为此走访了国家统计局负责人,请他介绍这方面的情况和回答有关问题”(《文汇报》,1980.5.2);“她……匆匆忙忙赶到北大荒,和我一道走访了五个国营机械化农场”(丁玲:《我看到的美国》);“原来,他只准备一天的干粮,另两天要走访住在这个县的老友”(《北京文艺》,1979,7)。 “访”较突出看望人的意思;是文言词,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有时能用;可同单音词“亲”、“友”组合。例如:“回到家乡,连日访亲问友,未有闲暇执笔写信”;“到寓所,先生外出访友未归,我们不便久候,留下便条离去”;“只要离开这里,子君便如还在我的身边;至少……有一天,将要出乎意表地访我”(鲁迅:《伤逝》);“潘先生出门,就去访那当通讯员的教育局职员”(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 “过访”强调从别处过来看望人,一般用于私人间的往来;是文言词,书面语色彩较为浓厚,现代少用。 例如:“这些年,自然部里更没有谁敢去过访他”;“他一向就和我们很生疏,好几年也不过访一次,所以这次的来,教我们很诧异”(落花生:《缀网劳蛛》)。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