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意
言指言辞、概念等;意指思想、义理等。 先秦时期的哲学家提出了言意之间的关系问题,魏晋时期一些思想家展开了言意关系的论战。有两种对立的观点: ❶ “言尽意”,即言能正确表达意。西晋欧阳建认为名与物、言与理是统一不可割的,言随事物和思想的变化而变化,言可以尽意。 ❷ “言不尽意”,即言不能完全表达意。 魏晋玄学的创始人王弼主张言代表象(指卦象,它代表一类事物),而它本身不是“象”;“象”代表意,只有“忘言”、“忘象”,才得到意,“得意忘言”,“言不尽意”。争论实质在于是否承认世界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言尽意”是可知论,“言不尽意”是不可知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