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西山八大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西山八大处 在石景山区的小西山,有三座秀丽的山峰——卢师山、翠微山、平坡山,上面散落著隋唐至明清建筑的8座古刹,蓝瓦红墙掩映在青山绿树之中,形成一个天然与人造景观巧妙结合的景区,这便是著名的“西山八大处”。 第一处 长安寺 位于翠微山脚下,建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又名善应寺。共有两进殿院。保存一口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铸造的大钟。 第二处 灵光寺 位于翠微山麓,始建于唐大历年间,距今1200多年。灵光寺内原有一座画像千佛塔,1900年被毁。寺中现有一座建于1964年的佛牙舍利塔,塔高51米,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塔内分七层殿堂,底层四壁镶嵌碑刻经文,有石梯上达佛牙舍利堂,堂内以七宝金塔供奉佛牙。 第三处 三山庵 正殿前有一长方形的汉白玉石,俗称水云石,石上有自然形成的花纹。用水浸湿水云石,可清楚地看到上面有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的图案。 第四处 大悲寺 位于平坡山半山腰上,原名隐寂寺,始建于元代,寺内供有三世佛和十八罗汉塑像。十八罗汉体态生动,面容传神,相传是元代著名雕塑家刘元用檀香末拌和香沙塑成。院内有两株树龄800年仍枝繁叶茂的银杏树。 第五处 龙玉堂 又名龙泉庵,建于康熙年间,以古柏和山泉取胜。庙门左右石座上各植一株柏树,人称“树旗”。院内曾有泉水,人称甜水泉。出龙玉堂上行,山路左侧有一亭,亭中立一块长宽均约2米的巨石。经地质学家李四光鉴定,石上留有第四纪冰川移动的擦痕,上有李四光先生亲笔题刻的“冰川漂砾”。 第六处 香界寺 原名平坡寺,位于平坡山上,是八大处的主寺。始建于唐代,乾隆年间修缮后改称香界寺。寺内建有行宫院,古代皇帝来游山降香时,都要到这里休息。寺内现有石碑两块,一块刻有乾隆御制碑文通篇四六骈俪,为清代骈文佳作;另一块为康熙年间出土的唐碑,碑上恭镌康熙手书“敬佛”二字,碑后刻有“大悲菩萨自在真像”。 第七处 宝珠洞 位于平坡山山顶,是八大处最高的一座寺院,因寺内有一座岩洞而得名。宝珠洞共有殿堂两座。殿后有一岩洞,深约4米。洞内砾石奇特,如同黑白相间的珠子凝结而成,相传宝珠洞是海岫和尚诵经的地方。海岫在洞中修行40年,被后人奉为“鬼王菩萨”。 第八处 证果寺 位于卢师山上,始建于唐天宝年间,是八大处中历史最修久的一座寺院。寺主殿前有一钟亭,内悬一口铜钟,高2米,周4米,铸于明成化六年(1470年),钟身铸有经文。寺内有一著名景观——魔崖,即一块从山顶凭空伸出的岩石,下临悬崖。岩下辟有石室,传说是秘魔祖师卢师和尚所居,岩石上刻“天然幽谷”四字。 乾隆《西山咏唱》:“银屏重叠湛虚明,朗朗峰头对帝京。万壑精光迎晓日,千林琼屑映朝晴。寒凝润口泉犹动,冷遍枝头鸟不鸣。只有山僧颇自在,竹茶茗椀伴高清。” 游览指南:乘317、389等路车可达,亦可乘地铁至苹果园站换乘311路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