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襜
《广韵》处占切,平盐,昌。 ❶ 系在衣服前面的围裙。《诗·小雅·采绿》:“终朝采蓝, 不盈一襜。”{毛}传:“衣蔽前谓之襜。”{陆德明}释文:“襜, 尺占反。衣蔽前谓之襜, {郭璞}云:‘今之蔽膝。’” ❷ 指衬在马鞍上的裀褥。 {唐}{曹唐}《病马五首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长襜敢辞红锦重, 旧缰宁畏紫丝蟠。”{前蜀}{毛文锡}《甘州遍》词:“金鞍白马, 雕弓宝剑, 红缨锦襜出长鞦。” ❸ 腋下部分的衣服。亦借指衣袖。《方言》第四:“襜谓之 。”{郭璞}注:“衣掖下也。”{钱绎}笺疏:“ , 所以蔽掖下也, 故以爲名。《説文》:‘掖, 人臂下也。’《儒行》:‘衣逢掖之衣。 ’{郑}注:‘逢犹大也, 大掖之衣, 大袂襌衣也。’” ❹ 即襜褕。{唐}{皮日休}《奉和鲁望秋日遣怀次韵》:“向阳裁白帢, 终岁忆貂襜。” ❺ 车帷。《后汉书·刘盆子传》:“乘轩车大马, 赤屏泥, 绛襜络。”{李贤}注:“襜, 帷也; 车上施帷以屏蔽者。”{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华阳国志》云: {郭贺}爲{荆州}刺史……{明帝}到{南阳}巡狩, 赐三公之服, 去襜露冕, 使百姓见之, 以彰有德。” ❻ 见“襜襜”。 |